是法本平等,无怠亦无敬。
如何证无生,却来见参政。

【注释】

是:指罗汉。见《楞严经》卷五,“如来真实法身,即是真如本性,名无量智,具一切德,本不可得,故称是法”。

法:佛教语,即佛法。

平等:指佛法的平等性,即佛法对一切众生都是一样。

怠(dài代):懈怠,不勤勉、不努力。

敬:尊敬。

证:悟道。

生:生死、轮回。

却:反而。

见参政:与见宰相的意思相同,这里指与鲁简肃公相遇。鲁简肃公名鲁宗道,字端伯,为宋朝大臣之一。宋真宗时曾拜相,因得罪宦官刘氏而被罢职。宋仁宗时复起为相。此诗是他在任参政时所写。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鹿苑寺壁间记其友人鲁简肃公梦罗汉事所作。诗人以禅宗思想阐释了佛学中的“顿悟”说,并以此勉励友人。

首句“是法本平等”,说明诸佛菩萨和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这是从佛法的角度而言的。第二句“无怠亦无敬”,进一步阐明了诸佛菩萨和一切众生的根本特征。“怠”和“敬”在这里分别表示懈怠和恭敬。佛家认为,诸佛菩萨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们放下了世间的执著,不再执著于任何境界或物相,因而无所畏惧、无所执着、无所贪求。而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则是因为他们总是执著于世间的种种境界,放不下自己的心念和欲望,因此才会迷惑、烦恼、痛苦。

第三句“如何证无生”则是对前两句的解释和补充。“如何”表示疑问的语气,意为“怎样才能证得无生?”“无生”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佛家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因果律决定的,当一个人行善积德、积累功德时,他的生命就会得到净化和升华;反之,当一个人作恶多端、积累罪孽时,他的生命就会被污染和毁灭。要摆脱这种循环往复的轮回之苦,只有通过修行、觉悟、解脱自己的心灵,从而达到无生的境界。

尾句“却来见参政”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和升华。“却来”表示意外之意,意味着鲁简肃公在梦中与作者相逢,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喜的事情。“见参政”则是指鲁简肃公作为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出现也代表着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气。然而,鲁简肃公却在梦中与作者相遇,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对朋友的期望。它启示人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就必须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执着,追求真理和智慧。同时,它也鼓励人们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因为朋友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