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七变而通,端月骎骎气已中。
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
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
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语言,包括分析诗句中重要词的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作用。

(1)

“一三五七变而通,端月骎骎气已中”,意思是:天干地支变化无穷,正月的节气已经到来。“天干”指天干,即年干;“地支”指地支,即十二生肖纪年的系统。古代以十天为一干,以十二地支为从。干支记年,每六十年一个循环,称为“甲子”;“月”是指农历月份。“骎骎”指马行貌,形容迅速的样子。“中”指中正之气,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2)

“花胜菜羹新节物,柳条桃萼旧春风”,意思是:梅花胜似菜汤,是新节日的食物。柳树的枝条和桃花像春天的风一样,也是新节日的食物。“胜”,胜过。“菜羹”即汤菜。“柳条”和“桃萼”都是指柳枝和桃花。柳枝和桃花都与春风有关。

(3)

“诗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韩公向讳穷”,意思是:杜甫曾经因为下雪而悲伤;韩愈因为被皇帝贬官而感到忧愁。这两句是说诗人在诗作和文章上都有所成就,但都遭遇了挫折。“杜老”指的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韩公”指的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韩愈。“曾”、“向”分别是两次用词。

(4)

“我有乡名实不足,已将贫富任空蒙”,意思是:虽然我的家乡名声很好,但实在不值一提。现在我把贫穷和富贵都看得很淡然。“我”指的是作者自己,“乡名”即家乡的美誉。“实不足”指名声并不值得称道。“已将”表示已经接受了,“空蒙”指虚无缥缈。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名利虚妄的深刻认识。首联写立春之时天干地支的变化和气候特点,以及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现象。颔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和菜汤、柳枝和桃花在春天里的重要性。颈联则通过引用杜甫和韩愈的例子,说明诗人在诗作和文章中都有所成就,但都遭遇了挫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贫穷和富贵的看法,认为它们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全诗意境高远,感情深沉,充满了哲理意味。

译文:

天干地支变换无穷,正月的节气已经到来。梅花胜似菜汤,是新节日的食物;柳树的枝条和桃花像春天的风一样,也是新节日的食物。杜甫曾经因为下雪而悲伤;韩愈因为被皇帝贬官而感到忧愁。尽管我的家乡名声很好,但实在不值一提。现在我把贫穷和富贵都看得很淡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