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思都无着,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客人的思绪全都没有附着物,临池一醉高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注释与赏析:
- 池亭小酌得和字:“池亭小酌”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在池边亭中,诗人享受着小酌的乐趣。“得和字”意味着在这次小酌中,诗人找到了某种和谐与平衡,或许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 客思都无着: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诗人通过“都无着”来表达他的心境,即无论是何种思念,都已不再牵挂,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 临池一醉歌:诗人选择在临池之处饮酒作乐,以酒助兴,唱出了心中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场景充满了文人骚客的闲适与洒脱。
- 唤春呈物象: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呼唤春天的到来,仿佛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使者。这里的“物象”指代自然界的各种景象,如花草、流水等,诗人通过对它们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移性入天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性灵融入自然之中,仿佛与天地合为一体。这里的“移性入天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高度认同和亲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影碎荆玉”形容月光如碎裂的珍珠般洒落,而“波纹纬蜀罗”则描绘了江水波纹如同织成蜀地的丝织品一般美丽。这些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与追求。
-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诗人在欣赏完这美景后,感叹自己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里的“仙骨”指的是诗人自身的清高脱俗之气质,而“俗态巳无多”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薄与超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自身心境的抒发,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共舞的诗意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