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笔下均调成一气,东屯唤起杜陵翁。
【注释】
次韵孙翊尉:这首诗是作者对孙翊尉的一首应和之作。孙翊尉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诗人。次韵,即用别人诗篇的韵部来写自己的诗。春秋: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国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东屯: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杜陵翁:指作者自己。
译文:口头上截断不一定要讲究工整,谁相信这些就是《诗经》?笔下都调匀了才形成一股流畅的力量,东边的屯地唤醒了杜陵翁。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语言的朴素、自然、流畅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不需要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工整。他赞扬那些能够写出自然流畅诗歌的诗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懂得诗歌的人。同时,他也鼓励人们要像诗人一样,写出流畅自然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