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虽远天之涯,蜀人只隔一水巴。
自从文翁建此学,此俗化为齐鲁家。
泮林春风桑椹熟,集鼓坎坎闻晨挝。
诸生堂奥分左右,相比以立如排衙。
九牧之金充岁贡,搜出精矿遗其沙。
卿云褒武皆蜀秀,虎豹各自雄须牙。
两京得人广数路,忍使丘中留子嗟。
不然题名百许辈,无一显者何谓耶。
我亦典学老从事,试向坐中寻孟嘉。
【注释】
左:东边。 右:西边。
泮林:指学校,泮水为古时学宫前池,因泮水而得名。 桑椹:桑树结出的果实。 集鼓:聚集在一起的鼓声。坎坎:鼓声。闻晨挝:听到早晨的鼓声。 诸生:这里指学生,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 堂奥:内室。分左右:分为东西两边。 九牧之金:九州的贡金。 卿云:比喻贤能。 虎豹:比喻有才能的人。雄须牙:形容威武的样子。 两京:指京都长安和洛阳,这里泛指全国。得人广数路:得到的人才遍布各地。忍使丘中留子嗟:不忍心让家乡留有遗憾。 典学老从事:担任过地方官学教官。典学:管理学宫。从事:辅佐长官。 孟嘉:三国魏时人,曾任荆州刺史。坐中寻孟嘉:在座中寻找孟嘉,即向座中人询问。
【赏析】
这首诗描写蜀地教育情况。诗人从成都出发,经巴山、剑阁到汉中,一路上所见蜀道险远,风景奇丽,但蜀中的教育事业却十分落后,与齐鲁等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诗中先写蜀地虽远,但蜀人只隔一水,就已与齐鲁等地区相差很大;接着写自文翁兴办学校后,蜀地的教育才逐渐发展起来;然后写学校里春天桑葚熟了,早晨集合时敲鼓声阵阵,诸生堂内左右分立,像排衙一般整齐;最后写蜀地人才之多,足以填满朝廷的岁贡。最后诗人以“不然题名百许辈,无一显者何谓耶”一句收束全诗,表示对当地教育的失望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由四川赴陕西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秀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蜀地教育现状的不满和关切。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蜀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