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爽岩边寺,秋登更晚晴。
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
废井馀荒甃,残碑有旧名。
几经兵火劫,禾黍遍新耕。
【注释】
疏爽:指山石间空隙。
荒甃:废置不修的石壁。
残碑:指断壁残垣中残存的石碑。
兵火:指战争。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之作,写诗人登上青龙寺后,所见山川景色和所触怀古之情。首联写登临之处——青龙寺,颔联写登高所见的景色;颈联写寺内所见;尾联感慨时局。此诗以“登”字领起,从登程、登楼到登寺,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是唐人登高怀古诗中的佳作。
疏爽岩边寺,秋登更晚晴。
连冈横野断,远水隔林明。
废井馀荒甃,残碑有旧名。
几经兵火劫,禾黍遍新耕。
【注释】
疏爽:指山石间空隙。
荒甃:废置不修的石壁。
残碑:指断壁残垣中残存的石碑。
兵火:指战争。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之作,写诗人登上青龙寺后,所见山川景色和所触怀古之情。首联写登临之处——青龙寺,颔联写登高所见的景色;颈联写寺内所见;尾联感慨时局。此诗以“登”字领起,从登程、登楼到登寺,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是唐人登高怀古诗中的佳作。
六月长丁犹筑戍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六月长丁犹筑戍的作者是:李复。 六月长丁犹筑戍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六月长丁犹筑戍的释义是:六月长丁犹筑戍:指在六月这个炎热的季节,壮丁们仍然在边防筑城戍守。 六月长丁犹筑戍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共说乾糇付远人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共说乾糇付远人的作者是:李复。 共说乾糇付远人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共说乾糇付远人的释义是:共同说把干粮送给远方的人。 共说乾糇付远人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共说乾糇付远人的拼音读音是:gòng
林间偶坐忘巾履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林间偶坐忘巾履的作者是:李复。 林间偶坐忘巾履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林间偶坐忘巾履的释义是:林间偶坐忘巾履:在林间偶然坐下,忘记了头巾和鞋子。这里形容诗人在自然环境中静坐,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记了日常的服饰。
垂白东西几田父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垂白东西几田父的作者是:李复。 垂白东西几田父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垂白东西几田父的释义是:垂白东西几田父:年迈的老人在东西方向行走,指众多年老的农民。 垂白东西几田父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已觉秦川不在眼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已觉秦川不在眼的作者是:李复。 已觉秦川不在眼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已觉秦川不在眼的释义是:已觉秦川不在眼:感觉秦川的景色已经不再吸引自己的目光。这里的“已觉”表达了一种感慨,意味着对秦川的熟悉和厌倦
东来行人渐长叹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东来行人渐长叹的作者是:李复。 东来行人渐长叹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东来行人渐长叹的释义是:东来行人渐长叹:从东方来的行人渐渐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东来行人渐长叹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未渡汧河山渐浅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未渡汧河山渐浅的作者是:李复。 未渡汧河山渐浅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未渡汧河山渐浅的释义是:未渡汧河山渐浅:指诗人尚未渡过汧河,山势逐渐变得平缓。 未渡汧河山渐浅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鸣凤山西五里坂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鸣凤山西五里坂的作者是:李复。 鸣凤山西五里坂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鸣凤山西五里坂的释义是:鸣凤山西五里坂:指鸣凤山向西五里处的山间小道。鸣凤山是地名,坂指的是山间的小坡路或小道。
西通风来动边气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西通风来动边气的作者是:李复。 西通风来动边气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西通风来动边气的释义是:西风吹来,边境的气氛为之动荡。 西通风来动边气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西通风来动边气的拼音读音是:xī
如何谽谺忽中裂出自《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近相继和高下掩抑所谓其声呜呜也皆含思宛转而有馀意其辞甚陋因其调写道路所闻见犹昔人竹枝纥罗之曲以补秦之乐府云》,如何谽谺忽中裂的作者是:李复。 如何谽谺忽中裂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如何谽谺忽中裂的释义是:如何谽谺忽中裂:形容山势陡峭,突然间裂开,如同山崖断裂的样子。 如何谽谺忽中裂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风格是:词。
兴德寺逢张居士 扫叶开新径,携瓶汲晓泉。 偶逢岩下客,来问室中禅。 鸟去空还寂,薪穷火自传。 四方行已遍,归老旧林边。 【译文】 我来到兴德寺,遇见了一位名叫张的居士。他清扫着落叶,开辟出一条小路;他提着瓶子去打水,清晨的泉水清冽甘甜。 偶然间在山岩下遇到了这位朋友,我便上前问候他的起居安康。 鸟儿飞走后,四周显得更加寂静,柴火燃尽后,火种自己又传到了别处。 我四处游历已经走了很多地方
峡州渡江入寺 在峡州渡过长江后进入一座寺庙。 江上招提古,萧疏对郡城。 江上这座招提寺古老而幽静,面对的是郡城。 延宾竹榻静,过雨石堂清。 招待客人的竹林小榻安静舒适,经过雨水洗礼的石制殿堂显得更加清新干净。 斋接荆州供,题多蜀士名。 斋堂接待了荆州供应的食物,题字中多有四川人的名字。 老僧飞锡倦,归坐听江声。 年事已高的老僧人疲惫地从锡杖中取出佛珠,回到禅房中坐下来聆听流水的声音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诗人从峡口渡江进入秭归,经过巴东,到达了三峡中游的巫山。在舟中即景抒情,表达了他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兼有叙事、抒情,写得自然流畅,感情真切。 首联写诗人由秦地到楚邦,旅途之艰难险阻。“雪暗”二句,是说诗人在冬天里渡过长江,一路上大雪纷飞,视线不清,难以分辨方向,而春天又已到了楚国境内。诗人用“暗”字和“入”字,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艰辛。“秦”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秋林晴簇簇:秋天的树林,晴朗的天空下阳光明媚。 - 野竹静娟娟:野外的竹子静静地挺立着,形态优美。 - 台殿横高绝:寺庙中的台殿直插云霄,显得格外壮丽。 - 山河满大千:广阔的山河在视野中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2. 译文: - 秋林晴簇簇:秋天的树林在阳光下明亮而温暖。 - 野竹静娟娟:野外的竹子安静地矗立着,形态优雅。 -
诗句释义: 1. 慜禅师:这是诗的标题,可能是对一位禅师的称呼。 2. 湘南衡岳水,分得一支来:描述了禅师从湖南南部衡山(又称岳)附近的水域中分得一部分水,可能用于修行或饮用。 3. 宴坐秋峰静:在秋天的山峰上静静地坐下,意味着禅师在此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4. 澄心夜月开:通过夜晚明亮的月光来净化和澄清自己的心境。 5. 清风生虎锡,惊电护龙杯:形容禅师在修行中使用的自然元素
新罗寺唐有新罗僧咒草愈疾卵塔今在闲来因题 断石传遗事,唐年刻永徽。 庭荒灵草尽,塔坏礼僧稀。 古殿含凉气,空堂照夕晖。 独来人不问,行听暮钟归。 注释: 1. 新罗寺:唐朝时的新罗僧人在这里念经治病,后来建了一座塔(卵塔)。 2. 断石传遗事:断石上记载着关于这个寺庙的历史和传说。 3. 唐年刻永徽:这座塔是唐朝的时期刻制的,而“永徽”是唐朝的年号。 4. 庭荒灵草尽:庭院荒芜,连灵草都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