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乘俄顷,扶行锦竹长。
碎蔬残宿圃,乱叶散寒塘。
地僻柴门静,人稀草径荒。
晓霜今几见,犹有菊花黄。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语言等逐项分析即可,最后总结作答。本题属于诗歌鉴赏选择题。考生在鉴赏时要抓住“野兴乘俄顷”中的“俄顷”与“扶行”“锦竹长”中的“锦竹”进行赏析;“碎蔬残宿圃”中的“碎蔬”,可联系到“菊之黄华”;“乱叶散寒塘”,可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人稀草径荒”,可分析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乘兴去郊外游赏,时间不长便回到园中。

园中竹色斑斓色彩鲜艳,扶着它慢慢前行。

园内蔬菜碎烂,残留在后院的菜园里,落叶飘落于池塘边,寒气逼人。

园地僻静,柴门紧闭,寂静无声,只有草径荒凉一片。

清晨露水尚存,霜降已久,菊花依然开放,散发着阵阵清香。

赏析:

首句“野兴乘俄顷”,是诗人出游时的心境写照,表明出游时间极短。“扶行锦竹长”,是诗人行走时的感受,锦竹指竹林。竹子有韧性,能随人扶而行,这一句写出秋末冬初,竹子挺拔而生机勃勃的特点。“碎蔬残宿圃”,说明诗人是在秋天游览,因为冬天没有蔬菜。“乱叶散寒塘”,写诗人观赏了秋景,看到落叶飘落在池塘边。“地僻柴门静,人稀草径荒”,描绘了农村宁静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诗人清晨起床,发现昨夜下的露水还挂在草上,霜降已经很久,菊花还在绽放,散发着阵阵清香。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诗意境的最高境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高洁的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