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户深扃满径苔,芙蓉落尽晓池开。
数番雨势随风去,一片秋光入座来。
已老林蝉馀韵断,将归檐燕强飞回。
沙鸥时下知人意,近岸相亲眼不猜。
【注释】
八月十六日:指重阳节的第二天,即农历九月初十。
竹户深扃:用竹子做的门紧闭。扃,闭。
数番雨势:几回风雨。
一片秋光:一片秋色。
林蝉:指树间的知了。余韵:未尽的声音。
檐燕:屋檐上的燕子。飞回:返回。
沙鸥:水边或池边的鸥鸟。
【赏析】
此诗首句起得突兀,次句接以“芙蓉落尽”四字,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了池上。“芙蓉”,即荷花,是池中的一景。“落尽”二字说明已到深秋,而荷花却谢了。“晓”与“后”对举,点明时间,为下二句伏笔。
第三句承“落尽”二字而来。诗人写自己看到的景象,感到的时间,都是从“池上”的角度看到的。
第四句承上启下。前两句写池上之秋,这两句写池上之雨。“随风去”是说雨势渐小,“入座来”是说秋意渐浓。
第五、六两句承上启下。前两句写雨中之秋,这两句写雨后之秋。“已老”,指蝉声已绝,“将归”是说燕子将要归巢。
末两句写池上之景。“沙鸥”是池上常见的水鸟,它似乎很懂得人的心意,所以当诗人走近它时,它并不害怕而是亲切地迎接作者。
这首诗描写的是重阳节过后,在后池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重阳佳节后的孤寂和伤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而又清新自然,读来令人有“物换星移,风景依旧”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