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树烟深绿映门,入门清绝隔嚣尘。
须知泽畔行吟客,便是林间散发人。
山色满楼何处尽,花香过酒逐番新。
东风时引闲云到,留作轻阴欲驻春。

【注释】

和题屈氏园:为《和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一首,作者自注:“屈指园。”

泽畔行吟客:指屈原。屈原在楚怀王被害后,曾“行吟泽畔”。

散发人:指晋代的陶潜。陶渊明曾隐居东篱下,常披发散发,采菊东篱下。

山色满楼何处尽,花香过酒逐番新:意思是说:山上的景色已经布满了整个高楼,花的香味也随着酒的香气而更加浓郁,让人感到新鲜而又愉悦。

东风时引闲云到,留作轻阴欲驻春:意思是说:春风时不时的吹动着悠闲的云彩,仿佛要把春天留在人间一般。

【赏析】

《和陶渊明赋得归去来兮辞》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王维应友人之邀,于元和十年(815)秋与友人同游屈氏园而作。

首联写园景,点明季节。门内树密绿映,门前烟深绿,一清一暗,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园内的静谧、幽深。门内虽无外界的喧扰,但却有来自自然的声音,使人感到宁静、安详。颔联写诗人对园中人的赞赏。“行吟”即长吟短咏,是诗人对屈原的一种赞美。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里的“朕皇考”指的是自己的父亲,“伯庸”则是屈原的父亲名。屈原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流放至湘江流域。在这里,他常常“行吟泽畔”,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而陶渊明则选择隐居山林,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远离世俗纷扰。他们都是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人。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美景。山色满楼,花香四溢,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而花香与酒香相互交融,使得整个园子显得更加清新、愉悦。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春风时而吹动着悠闲的云彩,仿佛要将春天留住。而自己则希望这美好的时光能长久地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清新。诗人通过对园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赞美屈原和陶渊明的行为,展现了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园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