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相孺子,不为召公知。
洛阳贾年少,岂免绛灌疑。
论远必为迂,举高遂有危。
更无反禾风,但起吊湘悲。

杂诗

姬旦相孺子,不为召公知。

洛阳贾年少,岂免绛灌疑。

论远必为迂,举高遂有危。

更无反禾风,但起吊湘悲。

注释翻译:

  • 姬旦:指周朝的周公旦,辅助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
  • 孺子:指周朝的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姬诵。
  • 召公:指周朝的召公奭,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后来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国。
  • 洛阳贾年少: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贾谊,字长文,年轻时才华横溢却屡遭贬谪。
  • 绛、灌:指汉初的两位名将绛侯周勃和灌婴,他们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论远必为迂:意为追求遥远的目标必然会显得迂腐无用。
  • 举高遂有危:意指追求高处往往会带来危险。
  • 反禾风:指《诗经》中的《七月》篇,描述了丰收季节农民收割稻谷的情景。
  • 吊湘悲:指屈原的《湘夫人》,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命运的哀叹。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话的方式,揭示了人生哲理。首句通过“姬旦”与“孺子”的对话,暗示了政治上的得失与智慧的关系;次句则通过“洛阳贾年少”与“绛、灌”的对话,反映了个人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第三句“论远必为迂”和第四句“举高遂有危”进一步探讨了过于理想主义或追求高远目标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困境。最后两句则转向自然和历史,通过对《七月》和《湘夫人》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沉思。整体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