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喜晴卧溪曲,群牛互斗残我竹。
惊起旁行不肯来,闻呼却走如生鹿。
园夫奋詈辱其翁,老翁操棰自驱逐。
牛奔冲狂乱坏篱,补篱更剪溪边木。
牧童曲
牧童喜晴卧溪曲,群牛互斗残我竹。
惊起旁行不肯来,闻呼却走如生鹿。
园夫奋詈辱其翁,老翁操棰自驱逐。
牛奔冲狂乱坏篱,补篱更剪溪边木。
译文:
牧童喜欢晴朗天气躺在溪边的草地上,其他的牛相互争斗把竹丛弄坏了。被惊醒后跑开不愿意回来,听到有人叫唤就飞快地奔跑如同生鹿一样。园丁愤怒地骂骂咧咧地侮辱牧童的祖父,而牧童的祖父则拿起棍子赶走了那头牛。那头牛狂奔起来把篱笆撞倒了,于是只好重新砍伐溪边的树枝来修补篱笆。
赏析:
《牧童曲》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小诗。诗人通过牧童与牛群之间的一场小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一幅幅画面,从而反映了农村儿童天真活泼、纯朴可爱的性格。全诗以“牧童”为中心,围绕他展开故事。
“牧童喜晴卧溪曲,群牛互斗残我竹。” 牧童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懒洋洋地躺在溪边的草地上休息,其他一群牛互相争斗,弄坏了周围的竹子。
“惊起旁行不肯来,闻呼却走如生鹿。”“惊起”表明牧童被牛群吓醒了,他惊慌失措地逃跑,不敢再靠近牛群。“闻呼却走如生鹿”形容牧童害怕的样子,如同一只受到惊吓的鹿子,吓得连忙逃跑。
“园夫奋詈辱其翁,老翁操棰自驱逐。”园丁愤怒地向牧童的祖父斥责,而牧童的祖父则拿起棍子赶走了那头牛。
“牛奔冲狂乱坏篱,补篱更剪溪边木。” 牛群狂奔导致篱笆倒塌,于是不得不用溪边的树枝重新修补篱笆。
此诗以牧童为线索,通过对牛群和牧童之间冲突的描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一幅幅场景,同时也反映出儿童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