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能令意洒然,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和储子椿竹

何物能令意洒然,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诗词原文:

何物能令意洒然,阴森常对出檐竿。
排枪立戟谁为况,招月吟风好细看。
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
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

注释:

  1. 何物能令意洒然:何物能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2. 阴森常对出檐竿:一种阴郁而沉重的氛围常与屋檐下的竹子相呼应。
  3. 排枪立戟谁为况:形容竹子的姿态挺拔如军队的枪戟排列,无人可比。
  4. 招月吟风好细看:在月光和微风的陪伴下欣赏竹子,令人陶醉。
  5. 几度惊回窗下梦:几次被窗外的景色所震撼,以至于从梦中醒来。
  6. 新来添得雨中寒:新的雨天带来了寒冷,增添了几分秋意。
  7. 伤心不见东坡老:因为无法再见苏轼那样的大才子,感到惋惜。
  8. 纵有鹅溪下笔难:即使有像欧阳修那样善于写诗的才华也难以表达此刻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作者通过“阴森”和“出檐竿”等词汇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竹子在夜晚或雨中的不同风貌。诗中多次提到月亮、风、雨等自然元素,不仅增加了诗句的艺术美,还深化了主题——自然之美使人沉醉,但也易使人感伤。

最后一句“伤心不见东坡老”,则表达了诗人因不能欣赏到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而感到的遗憾和失落。这种情感的投射让整首诗歌显得更加深沉和动人。尽管知道欧阳修擅长写诗,但诗人还是表示自己的才能有限,难以完全表达对这独特景象的感受。这种谦逊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是这首诗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