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芳草望中迷,传火楼台丽日西。
飞絮轻翻遮柳陌,落花乱点暗桃溪。
琉璃波净沉鱼藻,玳瑁帘疏阻燕泥。
百五良辰最葱茜,绿阴行马过莺啼。
诗句:
芊芊芳草望中迷,传火楼台丽日西。
译文:
芊芊芳草在视线中摇曳如梦,传火楼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注释:
- 芊芊芳草:形容草地茂盛,绿意盎然。
- 望中迷:在远处看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 传火:传递光明,形容楼台在阳光照耀下如同燃烧的火焰一般明亮耀眼。
- 丽日西:指太阳西下,阳光明媚。
赏析:
此首《春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芊芊芳草、传火楼台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第二句:飞絮轻翻遮柳陌,落花乱点暗桃溪。
译文:
轻盈的柳絮随风飘散,遮挡了通往桃园的路;纷乱的落花点缀着桃林深处的小溪。
注释:
- 飞絮:柳树的种子,随风飘散。
- 轻翻:轻盈地飘落或翻飞。
- 遮柳陌:遮挡了通往柳条覆盖的道路。
- 暗桃溪:桃花盛开时形成的小溪,被落花遮掩后显得幽深神秘。
赏析:
此句诗通过描绘春日里柳絮飘飞、桃花盛开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柔美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间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美好的春日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第三至七句:琉璃波净沉鱼藻,玳瑁帘疏阻燕泥。
译文:
清澈的水面映照着琉璃般的光泽,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动;稀疏的玳瑁帘子隔断了燕儿嬉戏的痕迹。
注释:
- 琉璃波:清澈透明的水面像琉璃一样闪烁着光芒。
- 波净:水面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 沉鱼藻: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泛起层层涟漪,仿佛能吸引鱼儿沉入水中。
- 玳瑁帘:用玳瑁制作的帘子,色彩斑斓且纹理清晰。
- 疏:稀疏,此处形容帘子的材质和样式。
- 燕泥:燕子筑巢时留下的泥巢痕迹。
赏析:
此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湖面波光粼粼、鱼儿自由自在的情景,以及稀疏的玳瑁帘子隔断了燕子嬉戏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湖水比作“琉璃波”和“沉鱼藻”,将燕子比作“落花乱点暗桃溪”,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第八句:百五良辰最葱茜,绿阴行马过莺啼。
译文:
这个美好的日子最为绚丽多姿,绿荫下的骏马经过时,鸟儿在枝头欢唱。
注释:
- 百五良辰:即百五节,古代对农历正月十五日的一种雅称,常与元宵节联系在一起。
- 最葱茜:最鲜艳多彩之意。
- 绿阴:绿色的树荫,这里指树木繁茂的自然环境。
- 行马:骑马的人。
- 过莺啼: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赏析:
此句诗通过描绘百五节时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诗人以绿阴、莺啼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清新宜人的春日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此外,诗人还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将百五良辰的艳丽与鸟儿的欢叫声相映衬,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