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梅花同作客,此理虽龟亦难食。
道人无眼自超群,定里观之想应得。
为惜花开将及时,枕上朝朝问天色。
自是春工力尚坚,一向风头来自北。
昨夜雪深几一尺,不觉起来欲跳踯。
雪过春回固可期,聊与此花为畛域。
今朝举头消息别,物理人情原未坼。
绿萼柔条宛相契,正色真香净如拭。
更烦妙语为诠评,莫遣尘根迷夙昔。

【注释】

1.累日:连天。

2 .气候差暖:气温逐渐转暖。

  1. 已弄色:即“已着色”,开始开花。
    4.课童仆:教仆人,使照看。
  2. 芟削培灌:修剪、施肥和浇水。
    6.戏成小诗三首:指诗人写的《早梅》三首诗,其中第一首为《梅花绝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第二首为《早梅》五首之一:“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第三首为《早梅二首》之一:“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此诗是作者咏物抒怀之作,前四句写梅花的开落,后四句写赏梅观花的感受。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富有诗情画意。
    首联两句,诗人以“邂逅”起笔,点明题旨。“梅花”与“同作客”相对应。这里“作客”一词用得极为工妙,它不但写出了梅花的孤寂处境,还表现出梅花的傲然品格。因为梅花虽然独自开放在寒冬之中,但却不以为耻,也不自高自大,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诗人说“此理虽龟亦难食”。这里的“此理”指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而“龟”则比喻人的本性。
    颔联两句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写梅花的傲然品格。梅花的枝干挺拔,姿态优美,因此诗人说梅花是“道人无眼自超群”,也就是说梅花的品格已经超越了凡人的眼光,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定里”二字表明梅花生长在幽静之处,因此能够看到其真容。
    颈联两句紧承上文而来。梅花虽然生长在幽静之处,但是依然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诗人说“为惜花开将及时”,意思是说梅花珍惜自己的盛开时节,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自己才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美丽。“枕上朝朝问天色”,这是说诗人常常在梦中梦见自己的梅花,醒来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去问外面的情况。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两句是诗人对梅花的独特看法。诗人说“自是春工力尚坚,一向风头来自北”,意思是说梅花的生长需要春风的帮助,而春风的力量又来自于南方的海洋。因此梅花才能够生长茁壮,成为自然界的奇观。同时,诗人又说“昨夜雪深几一尺,不觉起来欲跳踯”,意思是说昨夜的大雪使得地面变得坚硬起来,梅花想要跳跃出来一样。这两句既表达了梅花的坚韧性格,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梅花的独特看法。诗人说“雪过春回固可期,聊与此花为畛域”,意思是说雪后天晴之后,春天的气息将会回归人间,而梅花则可以成为春天的界限。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咏梅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