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场不异耆闇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
秀眉明目坏色衣,谁其写成比丘相。
只这便是紫金容,在在处处咸恭敬。

注释:

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场不异耆闇山。

慧严永长老赞:我过去和师父一起登上过法云山(法云寺),那里的道场与耆阇崛山的没有什么不同。

道场不异耆闇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

道场不异耆闇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

指出后身自在通,当日曾闻新受记:这是指我在修行中悟到了佛性,可以自由自在地通达大道,那时我也曾经听到师父给我的新受记。

秀眉明目坏色衣,谁其写成比丘相。

谁其写成比丘相:是谁将我修成比丘的模样?

只这便是紫金容,在在处处咸恭敬。

在在处处咸恭敬:这就是我所呈现的紫色金色的容颜,无论是什么地方,人们都对我恭敬有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他曾经与师父登上过法云山(法云寺),在那里他们一同修行,共同参禅悟道。作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悟到了佛性,可以自由自在地通达大道。他也曾经听到师父给他的新受记,这是对他修行的认可和肯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逐渐修成了比丘的模样,他的面容变得更加深邃,眼神更加明亮,肤色也变得更加健康。这种变化使得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无论是在寺庙里还是在外面的人群中,人们都对他表现出极高的敬意和虔诚的态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和发展,展现了他对于修行和佛法的追求和执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修行的热爱和对佛法的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