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渐觉鬓丝多,半世劳生可奈何。
极望不来青足鸟,满江更起白头波。
扬帆贾客风前笛,撒网渔人月下歌。
自断此生甘寂寞,毗耶归作老维摩。

【注释】

铜陵:在今安徽繁昌东南,为长江中游北岸的一座名城。

散潭:地名,在今安徽繁昌南。

淮南:指今安徽淮南市。淮南是唐代重要的盐业基地,诗人曾到过此境。

青足鸟:即青鸟,传说日出时有青鸟飞往东方,所以叫青足鸟。

贾客:商人。

毗耶:梵语“菩提树”的音译,这里指佛教。

老维摩:指《维摩诘经》中的居士维摩诘(维摩)

【译文】

从铜陵行四十里风又起,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道。

镜中渐渐觉得鬓丝多,半世劳生可奈何?

极目远望不见青足鸟,满江涌起白头波。

扬帆贾客吹笛前,撒网渔人唱晚歌。

自断此生甘寂寞,毗耶归作老维摩。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写的。当时,李白在当涂(今安徽当涂县)居住,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一起游宴于皖地。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抒写人生苦短和年华易逝之感,表达了对名利富贵的追求的失望,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自铜陵行四十里风复作泊江北岸地名散潭属淮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人由铜陵出发,行船四十里后,遇大风,于是靠岸泊舟。“散潭”即今安徽省繁昌县东南的三溪镇,属淮南道。这两句诗写出行程的艰难,也表明了此次游历的目的。

第二句“镜中渐觉鬓丝多,半世劳生可奈何”,表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镜中渐觉鬓丝多”是说诗人在旅途中忽然想到自己头发已白,感叹岁月流逝。“半世劳生可奈何”则是说诗人因世事沧桑,而感到无可奈何。

第三四句“极望不来青足乌,满江更起白头波”,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感慨之情。“青足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常出现在早晨。“青足乌”即代指这种鸟。“白头波”则指白发如波,形容江水翻涌的样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清晨时分江面上的景象,来比喻自己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境况,表达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五至八句写诗人的游赏活动。“扬帆贾客风前笛,撒网渔人月下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船上的商人在风中吹着笛子,渔人在月光下唱歌。这些画面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骚客的游山玩水的生活,也让人联想到他们所享受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情怀。然而,诗人却对此表示出了深深的遗憾和羡慕之情。

九句“自断此生甘寂寞,毗耶归作老维摩。”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他说:“我宁愿选择孤独,也不要做那些世俗之事,我要像《维摩诘经》中的居士维摩诘一样,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既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