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辞翰勒山巅,鲠峭风姿亦喜仙。
假道来游非偶尔,追寻遗迹更茫然。
野花幽草堪成梦,老鹤乔松不记年。
谁谓瑶台无路到,月明风露正涓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游麻姑山二首”,然后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写作手法等。

“鲁公”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麻姑山》为唐玄宗时人李白所作。李白一生喜爱游览名山大川,他以豪迈、奔放、飘逸、洒脱的风格,写出许多优美的山水诗篇,其中《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友人》《行路难》等都广为流传。本诗第一句中的“辞”“勒”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又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基调。

第二句“鲠峭风姿亦喜仙”,写鲁公在麻姑山巅,傲然屹立,凛然不惧,其风姿之挺拔,令人敬佩。“梗”字在这里是形容山高峻挺拔的样子。

第三句“假道来游非偶尔”,写自己这次登山,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探寻遗迹而来。

第四句“追寻遗迹更茫然”,写自己追寻遗迹,却感到渺茫而不可及。“寻”字在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第五句“野花幽草堪成梦,老鹤乔松不记年”,“野花幽草”和“老鹤乔松”都是自然景物,这里用来比喻鲁公的风采与品格。“野花”是野生花卉;“幽草”是指深山中生长的草;“老鹤”指长寿老人;“乔松”指高大的树木。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对鲁公人格美的象征性描写。

第六句“谁谓瑶台无路到,月明风露正涓涓”,写自己认为鲁公的品格高洁、志向远大。

【答案】

译文:

鲁公在麻姑山巅辞别翰墨。他的气度刚劲峭拔,令人钦慕。他为了探寻遗迹而来。追寻遗迹,但仍然茫然若失。野花幽草可作梦境,老鹤乔松难以记年。谁能说瑶台没有路通呢?月明星稀,风露清冽,正是如此。

赏析:

此诗前四句描绘了鲁公在麻姑山巅辞别翰墨,气度刚劲峭拔,傲然屹立,凛然不惧的情景;后四句则表现了他追寻遗迹,但仍然茫然若失的心情。

诗的前两句用一“勒”字,既点明了时间,也点明了地点,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基调。“鲠峭”一词,既是形容山高峻挺拔的样子,也是形容鲁公的人品。“风姿”一词,既指他的气度刚劲峭拔,也指他的傲世独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鲁公的外貌,还刻画了他的性格。

第三句“假道来游非偶尔”。“假道”一词,既是说他为了探寻遗迹而来,也是说他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境界而来。“偶尔”一词,既表示他不是为了某种功利而来,也表明他并不急于求成。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他的行动,也揭示了他的目的。

第四句“追寻遗迹更茫然”。这一句诗表达了他对遗迹的渴望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迷茫和困惑。这里的“茫然”一词,既表现了他的迷茫,也表现了他的无奈。

第五句“野花幽草可成梦,老鹤乔松不记年”。这一句诗用两种景物来象征鲁公的人格美:一种是野花幽草,一种是老鹤乔松。野花幽草象征着鲁公的人格之美;老鹤乔松象征着鲁公的高洁之志。

最后两句“谁谓瑶台无路到,月明风露正涓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看法和态度: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