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维摩只一床,徙居又复借僧房。
荷花欲吐乍舒药,荔子未丹先有香。
皓月解寻朱户入,南风偏傍北窗凉。
吾年半百行休矣,万事悠悠皆可忘。
自天宁迁居城东报国寺天宁寺位于南京钟山南麓,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年间(520-526)。唐代时曾遭火焚,重建后更名报恩寺。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重修后改名报国寺,成为当时江南佛教中心。苏轼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在报国寺住持了三年。
多病维摩只一床,徙居又复借僧房。
维摩诘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人物,据说他住在一座名为“毗耶离”(即“毗耶”和“离”合称)的楼里,楼高七层,共有一百零八根柱子。后来,人们就把他住的楼宇称为“维摩室”,把住在那里的人称为“维摩诘居士”。苏轼在这里住的是僧徒居住的小房间。
荷花欲吐乍舒药,荔子未丹先有香。
“荷花欲吐乍舒药”,意谓荷花刚刚开放,就像人服用了丹药一样,虽然还显得柔弱,但已露出娇嫩的花朵。“荔子未丹先有香”,意为荔枝还未成熟,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比喻事物尚未形成而已显露其特点。两句诗以“药”和“香”作喻,形容事物虽小,却充满生机和活力。
皓月解寻朱户入,南风偏傍北窗凉。
“皓月解寻朱户入”,“皓月”指明亮的月光;“朱户”指红漆大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明亮的月光能够进入红色的大门内,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像明亮的月光一样,照亮黑暗、温暖人心。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临困境或挫折,也要像明亮的月亮一样,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前行。
吾年半百行休矣,万事悠悠皆可忘。
“吾年半百行休矣”,意思是说我现在已经五十岁了,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停止追求真理和正义。这里的“行休”指的是停止行动或活动,而“可忘”则表示遗忘或者不计较。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尽管已经到了人生的晚年阶段,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止追求进步和成长。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豁达和超脱,认为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