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性如君岂易窥,断碑摸索已无遗。
百家小说都成诵,一藏魔言总记持。
东里多知工润色,西施虽病善颦眉。
制科便与承当取,正是逢场作戏时。

【注释】:

申伯见和拙句且示七言律诗两章有未肯承当制科之意次韵报之:申伯,作者的朋友;拙句,指作者的诗句。

才性如君岂易窥,断碑摸索已无遗:才能性情像你这样的人,怎么容易了解。

百家小说都成诵,一藏魔言总记持:各种各样的著作都能背诵,一藏魔言,指《楞严经》中的“一藏魔”,是禅宗用语,意即一切法无非佛性,都是佛的教诲,都是佛法。

东里多知工润色,西施虽病善颦眉:东方的文人擅长文字修饰,西施虽然生了病却能装出美丽的面容。

制科便与承当取,正是逢场作戏时:考试制度就是用来让你通过的,现在正是你展示才华的时候。

译文:

你的天赋如此高超,怎么能够轻易被理解呢?

所有的书籍都能熟读于心,对佛法的理解也毫不遗漏。

东方的文人擅长文字修饰,西施虽然生病但能化腐朽为神奇。

科举考试只是用来让你通过的工具,你现在正该大展宏图。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作者的朋友申伯的高才,以及他对于科举考试的态度。在首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才能的深深佩服,认为他的才智难以窥视,就像一块没有刻痕的断碑。接着,诗人又用“百家小说”和“一藏魔言”来说明申伯博学多识,对各种学问都有深入的了解。在后两句中,诗人则以幽默的方式来表达对科举制度的讽刺。他认为,科举考试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因此,他鼓励申伯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这首诗既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幽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