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鼎食岂无因,应悟从来梦幻身。
自愧毗耶多病客,阻陪蒲塞净缘人。
心源莹澈了空法,舌本圆通透味尘。
信厚振振流泽远,嶷然一角见天麟。
【诗句释义】
- 忘情鼎食岂无因:忘却了富贵生活的诱惑。鼎食,指古代贵族的豪华饮食。无因,意为没有原因。
- 应悟从来梦幻身:你应该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存在。
- 自愧毗耶多病客:我感到惭愧,自己如同一个患有疾病的旅人。毗耶,梵语“毗耶摩”,意为“病”。
- 阻陪蒲塞净缘人:我无法陪伴那些清净自在的人。蒲塞,即蒲塞山,为佛教圣地之一,清净缘指与佛法有缘的人。
- 心源莹澈了空法:我的心灵纯净透明,领悟到了空性的道理。莹澈,清澈透明。空法,指佛教中的空性原理。
- 舌本圆通透味尘:我的舌头圆满通达世间的滋味与尘埃。舌本,指舌头。
- 信厚振振流泽远:我的信仰深厚而坚定,它的影响力深远。信厚,强调信仰的深厚。振振,形容信念坚定的样子。
- 嶷然一角见天麟:你的高洁之志就像一只麒麟(神兽),卓然而立。嶷然,形容高大直立的样子。一角,指麒麟的一角。天麟,即麒麟。
【译文】
忘却了富贵生活的原因,才醒悟到自己的存在不过是一场梦幻。我像一位患有疾病的旅人,无法陪伴那些与佛法有缘的人。我心灵的纯净透明,让我领悟到了空性的道理。我的舌头圆满通达世间的滋味与尘埃,我的信仰深厚而坚定,影响力深远。你的高洁之志就像一只麒麟,卓然而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对佛法的理解,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
诗人以“忘情鼎食岂无因”开篇,表达了自己对富贵生活的淡然处之态度。这里的“忘情”二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超脱,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接着,诗人以“应悟从来梦幻身”作为过渡,进一步展开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这一部分,诗人运用了佛教中的“梦幻身”观念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无力感。
“自愧毗耶多病客”一句,诗人以“病客”的身份自比,表达了他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和焦虑,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诗人还用“阻陪蒲塞净缘人”来形容自己无法陪伴那些与佛法有缘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和觉悟的追求。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心源莹澈了空法”、“舌本圆通透味尘”,进一步展开了对自我修行过程的描绘。这里,“心源”和“舌本”都是佛教中的常用词汇,分别代表了心性和口舌。通过描绘这些词汇所代表的修行内容,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过程的专注。同时,“莹澈”和“圆通”两个词汇,也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修行过程中所达到的高境界。
诗人以“信厚振振流泽远”和“嶷然一角见天麟”两联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定信念。这里的“信厚”和“嶷然”都是赞美之词,分别形容了信仰的深厚和志向的高远。通过这两联的描绘,诗人将他的信仰和理想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佛法修行过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