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崇儒术,胶庠寓属临。
自从驰羽檄,谁复念青衿。
贤守来南纪,宏规肇泮林。
飞翚开讲庑,鼓箧拂书蟫。
采藻绣江水,仰高都峤岑。
潜消戎马气,初习雅歌音。
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
栽培成楚梓,追琢见南金。
常衮闽风变,文翁蜀化深。
愿言游学者,勉副育材心。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官员在南郡的书院中,招收生徒并为他们讲授教育的情景。诗中表达了他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人才的培养。
以下是逐句释义:
- 自学校之制废而戎马之患兴州县长民者不复以教育为意独容南鼎新郡庠招徕生徒弦诵之声不辍诚可嘉叹所建讲堂为名之曰育材辄成五言十韵
- 自从学校制度被废除后,由于战乱的困扰,地方官员不再把教育当作重要的事情。只有南郡的长官,为了恢复教育,重新设立了郡学,招募学生,让他们读书吟诵,声音不断。这种做法是值得赞扬的。他为此建立了讲堂,并将其命名为“育材”。
- 治世崇儒术,胶庠寓属临。
- 在治理国家的时代里,儒家学说受到推崇;郡学作为教化之地,位于郡城附近。
- 自从驰羽檄,谁复念青衿。
- 自从战争开始后,没有人再去想念那些书生了。
- 贤守来南纪,宏规肇泮林。
- 有一位贤明的太守来到南方地区,开始建立宏伟的教育规划。
- 飞翚开讲庑,鼓箧拂书蟫。
- 有鸟儿飞翔在讲堂上方,打开讲台的门,拿起书本擦拭。
- 采藻绣江水,仰高都峤岑。
- 采集美丽的贝壳装饰在江水的两岸,仰望高山峻岭中的山峰。
- 潜消戎马气,初习雅歌音。
- 慢慢地消除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开始学习优雅的歌声。
- 洙泗道非远,张姜贤至今。
- 孔子曾经说过:“洙水和泗水的道路不远。”这里的洙水和泗水指的是古代的河流,也象征着学问之路。张姜贤(即张载)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智慧和成就至今仍被后人称颂。
- 栽培成楚梓,追琢见南金。
- 通过培养人才,他们成为了楚国的栋梁之才;通过雕琢他们,他们成为了国家的宝贵财富。
- 常衮闽风变,文翁蜀化深。
- 唐朝的常衮曾经改变闽地的文化风貌,像西汉时期的文翁(即文景)一样,他在四川推行改革,使当地的文化得到发展。
- 愿言游学者,勉副育材心。
- 希望各位游学者都能努力学习,努力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