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
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
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
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
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
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
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
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
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
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
呜呼诗人师,万世谁为亚。
【注释】
①读:阅读。四家:指杜甫、李白、高适、岑参四人的诗。选:选择。四首:杜甫、李白、高适、岑参四人的诗共四篇。子美:指杜甫,字子美。
②杜陵:即杜陵县,在西安市南,杜甫曾住在这里,所以称他为杜陵老布衣。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③饥走半天下: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四处漂泊,以卖文为生,生活十分艰苦。
④作诗千万篇:杜甫一生写了许多诗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千五百多首。
⑤干教化:干,干预;教化,指社会风气。杜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作品应该有教化作用。
⑥唐室卑:唐朝衰败了。
⑦爱君忧国心:杜甫有一颗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心,他的诗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⑧愤发几悲咤:杜甫因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现实感到极度愤慨,多次痛哭失声。
⑨孤忠无与施:杜甫一生耿直敢谏,但他的理想始终得不到实现,只能将自己的忠心寄托在诗歌中。
⑩佳句:优美的诗句。
⑪风骚到屈宋:杜甫的诗风继承了屈原和宋玉等人的《离骚》和《九辩》的浪漫主义风格,又吸收了他们的作品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⑫丽则凌鲍谢:杜甫的诗辞藻华丽而清新,超过了唐代诗人鲍照和谢灵运的风格。
⑬笔端笼万物:杜甫的诗气势磅礴,能够包容万物。
⑭天地入陶冶:杜甫的诗具有陶冶性情的作用。
⑮岂徒号诗史:杜甫不只是一个记录历史的诗人,他还用自己的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⑯诚足继风雅:杜甫的诗歌完全可以继承古代诗歌的传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⑰使居孔氏门:如果杜甫能生活在孔子的门下,那他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贫困潦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⑱宁复称赐也:杜甫如果没有得到过皇帝的赏赐,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尊重和崇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诗的开头两句,点明了杜甫是一位老布衣,他的生活非常艰难。接着,诗人详细地描述了杜甫的诗歌创作情况,包括他在诗歌创作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在这部分内容中,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杜甫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最后,诗人用一句话总结了全文,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结构紧凑严谨,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特点。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