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爱此九日名,对菊无钱可留客。
杜陵烂醉作生涯,青蕊空嗟未堪摘。
我今鼓柁适长淮,坐见幽丛烂熳开。
自从多病久不饮,又尔一洗黄金罍。
东南节物诚已早,翠叶金花为谁好。
三径荒芜尔尚存,未觉出山同小草。
世间万事皆可忘,且须泛此酬秋光。
平生最爱老坡语,菊花开日即重阳。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和赏析。

(1)

九月五日对菊小饮简申伯叔易:九月的菊花节,我与申伯、叔易饮酒。

(2)

渊明爱此九日名,对菊无钱可留客:陶渊明喜爱这个菊花节的名字。没有钱可以留住客人。

(3)

杜陵烂醉作生涯,青蕊空嗟未堪摘:杜陵人烂醉于酒,把喝酒当作了生活,但青蕊花是不值得采摘的。

(4)

我今鼓柁适长淮,坐见幽丛烂熳开:我现在驾船去长淮,坐着看着那幽深的花丛在盛开。

(5)

自从多病久不饮,又尔一洗黄金罍:自从生病很久不喝酒,现在又让你把酒杯洗净。

(6)

东南节物诚已早,翠叶金花为谁好:东南的地方已经过了节日,但翠叶黄花是为谁而好看呢?

(7)

三径荒芜尔尚存,未觉出山同小草:我的小园虽然荒芜,你仍然生存;不觉得你像隐居的人一样,只是像小草一样活着么?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前四句写诗人和申伯、叔易一同在菊丛中饮酒,抒发了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九月”二字点明了季节。“对菊”,点明宴饮的内容。“小饮”,点明宴饮的时间、地点。“简申伯”“叔易”,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相约一起饮酒赏菊的愿望。后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之中,看到菊花盛开,感叹自己的病体未能如菊花一般高洁,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关怀之意。“鼓柁”,指扬帆。长淮指长江以北地区,泛指中原大地或祖国大地。“坐见”,即目睹。“烂熳”,盛开的样子。“杜陵”,古地名,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生涯”,指过着酒徒的生活。作者用典,以杜陵人喻自己,说自己如同杜陵人那样沉醉于杯中之乐,把喝酒当作了生路。“翠叶金花”,指菊花。“空嗟”,可惜的意思。“金罍”,酒器。“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老坡语”,苏轼的诗句,苏轼曾说:“菊花开日即重阳。”作者引用了苏轼的这句话,既表达了对苏轼的景仰之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酬赠诗。前四句写诗人和申伯、叔易一同在菊丛中饮酒,抒发了诗人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对菊”二字点明了宴饮的内容。“小饮”,点明宴饮的时间、地点。“简申伯”“叔易”,表明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相约一起饮酒赏菊的愿望。后四句写诗人在旅途之中,看到菊花盛开,感叹自己的病体未能如菊花一般高洁,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关怀之意。“鼓柁”,指扬帆。长淮指长江以北地区,泛指中原大地或祖国大地。“坐见”,即目睹。“烂熳”,盛开的样子。“杜陵”,古地名,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作生涯”,指过着酒徒的生活。作者用典,以杜陵人喻自己,说自己如同杜陵人那样沉醉于杯中之乐,把喝酒当作了生路。“翠叶金花”,指菊花。“空嗟”,可惜的意思。“金罍”,酒器。“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老坡语”,苏轼的诗句,苏轼曾说:“菊花开日即重阳。”作者引用了苏轼的诗句,既表达了对苏轼的景仰之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考生要结合全篇理解诗歌大意,然后逐句翻译并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最后给出自己的赏析意见。

【答案】

九月五日对菊小饮简申伯叔易

渊明爱此九日名,对菊无钱可留客。

杜陵烂醉作生涯,青蕊空嗟未堪摘。

我今鼓柁适长淮,坐见幽丛烂熳开。

自从多病久不饮,又尔一洗黄金罍。

东南节物诚已早,翠叶金花为谁好。

三径荒芜尔尚存,未觉出山同小草。

世间万事皆可忘,且须泛此酬秋光。

平生最爱老坡语,菊花开日即重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