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但遗基,铜爵亦飘瓦。
兹宫制何朝,栋宇妙天下。
溪山最清绝,画手不可写。
于今黍离离,客过泪如洒。
乃知营宫殿,徒以业力假。
起灭犹浮沤,聚散齐一马。
如何世间士,天运欲持把。
此理贯古今,宜有知之者。

玉华宫用杜子美韵

阿房宫虽然只剩下了残基,铜爵也已经飘散在瓦砾之中。

这座宫殿的建造年代是什么时候呢?它的建筑风格真是精妙绝伦,堪称天下第一!

溪山景色最清远幽深,画家们也难以描绘出它的美好。

如今这里已经荒芜,曾经繁华的宫殿只能让人落泪。

原来是为了营建宫殿而耗尽了人力和财力,却最终只是徒有虚名。

起落如同浮云,聚散如同一匹马,一切都如过眼烟云。

为何世间的士人要执着于这些功名利禄呢?

天意的运行就像大海中的波涛,是不可阻挡的。

这种道理贯穿古今,只有那些有见识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注释:

  1. 阿房:指秦朝阿房宫,是秦朝皇帝秦始皇的行宫。
  2. 遗基:留下的遗迹。
  3. 铜爵:古代一种酒器。
  4. 兹宫:此处的宫殿。
  5. 栋宇:房屋的栋梁。
  6. 溪山:山水风景。
  7. 画手:擅长绘画的人。
  8. 黍离:黍稷的别称,这里比喻荒凉破败的景象。
  9. 业力:佛教语,指因前世造作的恶业所受的果报。
  10. 起灭:兴衰、盛衰。
  11. 浮沤:泡沫。
  12. 聚散:聚合与分离。
    赏析:
    这首诗以《阿房宫》为题,通过对比和议论的方式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
    首句“阿房宫”即指秦朝的阿房宫,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之一。诗人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引出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阿房宫虽然已经只剩下了残基,但在当时仍然辉煌无比。而铜爵也已飘散在瓦砾之中,象征着历史的无情和时间的流逝。
    第二句“兹宫制何朝”则是从建筑风格的角度来描述阿房宫的。诗人认为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精妙绝伦,堪称天下第一,这是对当时建筑技术的赞美。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古代建筑文化的怀念和敬仰。
    第三句“栋宇妙天下”则进一步强调了阿房宫的建筑之美。诗人认为阿房宫的建筑之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不仅是对其建筑技艺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深深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溪山最清绝,画手不可写”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溪山之景最为清绝,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却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其意境。这种对大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六句“于今黍离离,客过泪如洒”则是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诗人看到曾经繁华的阿房宫已经变得荒芜破败,不禁心生凄凉之感。同时,诗人还感叹曾经繁华的宫殿只能让客人流泪,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乃知营宫殿,徒以业力假”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营建宫殿,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力欲,但这些都是虚幻的假象。诗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揭示,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深沉内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