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虏骑窥帝闉,中原惨澹生烟尘。帝谓细柳真将军,总兵欲使挥浮云。
解赐宝剑御府珍,鱼肠盘屈松桧纹。缕金错翠舟瑶琨,剸截犀象如羔豚。
驱逐狂寇出边垠,妖腰乱领徒纷纷。龙吟蛟吼清夜闻,乃知此物能通神。
迩来杜门空念恩,旧事谁复可共论。今晨开匣观龙文,铁花绣涩苍藓痕。
东南卑湿相蒸熏,坐使三尺光铓昏。安得砺砥来峨岷,淬锋敛锷硎发新。
霜寒冰滑无皵皲,指麾尚可清妖氛。愿提此剑平戎獯,犬羊虽众气可吞。
手斩可汗羁可敦,天旋日转还两君。书铭却勒燕然勋,摅愤刷耻志乃伸。
壮怀聊可垂乾坤,缇绣什袭传仍昆。卫绾之赐何足云。

渊圣皇帝赐宝剑生铁花感而赋诗

一首咏物诗,揭示宝剑非凡之能

  1. 引言部分
  • 诗歌背景介绍:在靖康之变期间,金军入侵中原,国家处于危难之际。
  • 诗人李纲身份:李纲作为当时的官员,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1. 诗歌正文
  • 描述金军侵略:金军窥视帝都,中原地区饱受战火蹂躏,满目疮痍。
  • 表达朝廷对将领期望:皇帝认为某位将军如同细柳一般坚毅可靠,总兵希望他能挥舞利剑驱散敌人。
  • 宝剑的珍贵和设计:宝剑被赐予为御府珍品,其装饰精美,如鱼肠盘绕于松桧纹理之间,并点缀以缕金错翠等华丽装饰。
  1. 诗歌赏析
  • 宝剑象征力量与威严: 宝剑象征着强大的权力与威严,能够震慑敌人。
  • 诗人情感投射: 通过咏物抒怀,诗人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及期望寄托于这把宝剑上。
  • 诗句中的象征与隐喻: 龙吟蛟吼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也暗喻着英雄气概与不屈精神。
  1. 结语
  • 总结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件物品的描述,更是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担当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抗击外敌、恢复和平的期望。
  • 启示与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体会到诗人在乱世中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