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飕飕催早寒,岁暮穷阴耿未已。
燕山雪花大如席,寒刮肌肤北风利。
群胡归来血洗箭,阵前部曲终日死。
漫漫胡天叫不闻,日夜更望官军至。

【诗句解释】

胡笳十八拍:这是一首汉乐府《相和歌辞》中的曲名,相传为蔡琰(字文姜)的作品。十八拍打是其调式之一,此诗即是其中的第十六拍。

雨声飕飕催早寒,岁暮穷阴耿未已:雨声淅淅沥沥地催促着初冬的寒冷到来,一年即将结束,阴沉的天气依然没有消散的意思。

燕山雪花大如席,寒刮肌肤北风利:燕山的雪花像席子那样铺满大地,北风呼啸刺骨,令人难以忍受。

群胡归来血洗箭,阵前部曲终日死:一群胡人归来,他们的箭矢如同血一样鲜红,在战场上不断射杀敌人,士兵们终日奋战在前线,牺牲了无数的生命。

漫漫胡天叫不闻,日夜更望官军至:漫长的胡天中回荡着号角声,但是始终听不到我军的声音,我日夜都在期盼着官军的到达。

【译文】

淅淅沥沥的小雨声催赶着初冬的严寒,一年的末尾仍然阴霾密布,不曾散去。

燕山上的雪花像席子一样铺满了大地,刺骨的北风让人感到疼痛。

一群胡人带着鲜血归来,他们的箭矢如同红色的血液一般鲜艳。

士兵们在战场上终日奋战,牺牲了无数的生命。

漫长的胡天中回荡着号角声,但是我听不到我军的呼唤,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盼望。

【赏析】
这首诗是蔡琰的《胡笳十八拍》,通过描绘边塞士兵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们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雨声飕飕催早寒,岁暮穷阴耿未已”,描绘出一幅初冬时节,雨声淅淅沥沥地催动着寒冷的氛围,岁月将尽,阴沉的天气仍未消散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描述士兵的生活状况做铺垫。
接下来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寒刮肌肤北风利”,则转向了北方战场的具体描写。燕山的雪花大得如同席子一样铺满了大地,而北风则如同利刃般吹刮着人们的皮肤,使得人们的肌肤感到疼痛。这里的雪花和北风都是寒冷的象征,进一步烘托出了边塞士兵们生活的艰苦环境。
接着的“群胡归来血洗箭,阵前部曲终日死”,描述了士兵们在战斗中的惨烈情形。群胡带着鲜血归来,意味着他们的战斗非常激烈,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描写让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
最后一句“漫漫胡天叫不闻,日夜更望官军至”,则是士兵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期盼。漫长的胡天回荡着号角声,但他们听不到我军的声音,只能日夜期盼着官军的到达。这里既反映了士兵们对和平的向往,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无奈和焦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士兵的生活状况,传达了他们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