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菊开晚,乃在秋冬交。
霜中色艳艳,肯逐蓬艾凋。
感此节物殊,为尔再登高。
玉觞泛金英,举酒望层霄。
云气有佳色,此岂瞪发劳。
世态互陵灭,冰炭方凝焦。
不如醉后眠,意味真陶陶。
何论饮而寿,且以乐此朝。

【注释】

后重九:即在重阳节之后。

半月菊始开:菊花在农历十月十五日才盛开,所以称“半月菊”。

已酉岁: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一〇八四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于己酉年九月九日作此诗。

地偏菊开晚:菊花虽开,但因为地处偏僻,所以比其他地方的菊花来得晚。

乃在秋冬交:这里指菊花是在秋末冬初开放。

霜中色艳艳:菊花在霜降时,花瓣显得更加鲜艳。

肯逐蓬艾凋:不愿像蓬草和艾草那样随风而去,表示自己坚守志向不随波逐流。

感此节物殊:对于这种特殊的节令,感到特别感慨。

为尔:为了你,指诗人本人。

再登高:再次登高而饮酒作乐。

玉觞泛金英:以酒杯斟满黄金般的菊花。

举酒望层霄:举起酒杯向天空敬酒。

云气有佳色:云气中有美丽的颜色,这里形容秋天景色美丽。

此岂瞪发劳:哪会是劳累之苦?瞪发,同“顿发”,顿挫的意思;劳,劳苦。

世态互陵灭:世间的人情冷暖变化无常。

冰炭方凝焦:比喻世态的冷漠与冷酷,正如冰与炭一样。

不如醉后眠:不如醉酒后酣睡一场。

陶陶:快乐的样子。

何论饮而寿,且以乐此朝:哪里还去管什么饮酒能延年益寿呢,姑且以饮酒为乐,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吧。

【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当时作者正在陕西延安任职。作者在赴京途中,经过陕北一带,触目所见是荒凉凄惨的景象,心中不免悲凉。于是写下了这首咏怀古迹的诗。全诗语言平易,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和远大抱负。

首联写重阳时节,菊花盛开却独自绽放。颔联写虽然霜降,但菊花仍然艳丽如故,它不会追随衰败的蓬草和艾草一起凋零。颈联写看到菊花盛开,不禁感慨万分,想到这些菊花是为了自己而开的,因此又登上高山,举杯畅饮菊花酒,仰天长叹。尾联写饮酒赏菊之余,诗人也感叹人生世事无常,只有尽情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才是最重要的。

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治理和改革事业,深受人民爱戴。他的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其中不乏咏物言志之作,如这首诗中的菊花,就是通过咏菊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关心和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但却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