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纤长间紫茎,蜀人未始以兰名。
有时只怪香盈室,此日方传誉满城。
恩意和风扬馥郁,光荣灏露滴清英。
庭阶若不逢精鉴,何异深林静处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兰亭和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独特理解和赞美之情。

首句“绿叶纤长间紫茎”,描述了兰叶与紫色茎部之间的对比,以及它们在绿色环境中的显眼之处。这里的“绿叶”指的是兰叶,而“紫茎”则是指兰花的花茎,紫色茎部使得兰花更加引人注目。

第二句“蜀人未始以兰名”,表达了兰花在蜀地(今四川一带)尚未被赋予特定名称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蜀地的人们更习惯将兰花称为“兰”或者“兰花”,而不是特定的名称。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命名方式。

第三句“有时只怪香盈室,此日方传誉满城”,通过对比“有时”和“此日”两个时间点,表达了兰花香气的短暂与长久。这里“香盈室”指的是兰花的香气弥漫在整个房间中,而“誉满城”则是指兰花的名声传播到了整个城市。

第四句“恩意和风扬馥郁,光荣灏露滴清英”,通过描述兰花受到风吹拂、阳光照耀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兰花的美丽和芬芳。这里的“恩意和风”、“光荣灏露”都是形容兰花受到的恩惠和滋润,而“清英”则是形容兰花的香气纯正而清新。

最后一句“庭阶若不逢精鉴,何异深林静处生”,通过对兰花与深林静处的比较,表达了兰花的独特美。这里的“精鉴”指的是珍贵的鉴赏家,而“深林静处”则是指幽静的环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兰花就像深林中的幽静一样,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修饰,就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

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独特理解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兰花与环境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