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壶浸雪明遥夜,初疑玉虬飞动。莫弄紫箫吹,堕寒琼惊梦。把红炉对拥。怕清魄,不禁霜重。爱护殷勤,待长留作,道人香供。
尘暗古南州,风流远、谁寻故枝么凤。谩举目销凝,对愁云曚暡。向霞扉月洞。且嚼蕊、细开春瓮。这奇绝,好唤苍髯,与竹君来共。
【注释】
徵招梅 :唐教坊曲,《乐府诗集》卷三八引《古今乐录》曰:“《徵招梅》者,以梅花为词。”
翠壶:碧玉制的酒器。
初疑玉虬:疑是蛟龙乘风飞动。玉虬,神话中龙的一种,此处指雪。
紫箫:古代乐器,用紫竹制成。
堕寒琼惊梦:梦中被飘飞的雪花惊醒,如坠入梦境之中。
清魄:指月色。
道人香供:指梅花清香供佛家弟子之礼拜。
竹君:《全芳备祖》“梅”下注:“竹君即梅。”
【赏析】
这首词写赏梅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上片写雪景,下片写赏梅。
上片首句“翠壶浸雪明遥夜”,写冬夜雪景。“翠壶”,碧玉制的酒器。“浸雪”即酒色似雪。“明遥夜”即夜色朦胧,天光皎洁。这一句写冬夜雪景。“初疑玉虬飞动”,写雪中游龙。“玉虬”为神话中的龙。《山海经·西山经》:“钟山神,名曰轩辕,女童而帝,䝄眼而虎尾,而鸟翼,是司天之厉及五残。”郭璞注:“䝄,龙也。”“初疑玉虬飞动”句,化用郭璞《游仙诗》语意,说在雪中游龙似乎腾空飞舞。“莫弄紫箫吹”,写怕惊动了梅花。“紫箫”,古代乐器,以紫竹为之。这一句写怕惊动了梅花,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堕寒琼惊梦”,写因雪而下的冷气将人惊醒。“堕寒琼”即下坠的冰珠,即“寒气”。“惊梦”即因寒冷而惊醒。“把红炉对拥”,写在炉火旁取暖。“红炉”指红漆暖炉。“拥”,同“煦”,“暖”。这一句写因寒冷而取暖,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怕清魄,不禁霜重”两句写梅花的清香可耐寒霜。“清魄”,即清风明月。“清魄”即清风明月。“禁霜重”,不怕霜重。这两句写了梅花的耐寒特性。
下片写赏梅。“爱护殷勤”三句写赏梅时的情景。“爱护殷勤”,即细心地呵护爱惜。“待长留作,道人香供”,这两句写自己要精心地保护梅花,让它成为佛教徒们礼拜的对象。“道人”是佛教徒的通称。“供”即礼拜、供奉之意。这两句写了赏梅时的情景。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自己要珍惜梅花,保护它的心志。
“尘暗古南州”,写赏梅之地的环境。“尘暗”指尘埃昏暗。“古南州”,泛指南方。这两句写欣赏梅花的环境,暗示出赏梅之人的心境。“风流远,谁寻故枝么凤。”这两句写欣赏梅花的人。“风流远”,意谓梅花盛开的地方很远。“么凤”,一种凤凰。“谩举目销凝”,漫不经心地看着梅花沉思。“销凝”指沉思的样子。这两句写的是梅花盛开时,人们欣赏它的姿态。“对愁云曚暡”,“愁云朦朦”,形容梅花盛开时的景色。“曚暡”指云朵遮暗天空,使人感到迷茫。这两句写的是梅花盛开时的景象,表现了梅花盛开时的美丽。
“向霞扉月洞”,“向”同“往”。霞门,指朝阳的门。月洞,指明月洞。这两句写赏梅时看到的美景。“且嚼蕊、细开春瓮”,写赏梅时的动作和心情。“嚼蕊”,指细细品尝梅花的花蜜。“春瓮”,指春日酿造的美酒。这两句写的是赏梅时的心情及赏梅时的动作。 “这奇绝,好唤苍髯,与竹君来共。”这两句写的是赏梅时的心情和动作,并表示要与友人一起赏梅。“奇绝”意为非常奇妙、奇特。“苍髯”即胡须。“竹君”,即竹郎君或竹生。“竹郎君”,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侄儿陶潜曾做过镇军将军兼建威将军,自号“五柳先生”,后人便称他的侄子为竹郎君或竹生。这两句说的是赏梅时的心情和赏梅时的行为,表现出作者热爱梅花、珍视友情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