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外溪光溪外峰,重重平远杳连空。
长将两眼安高处,扰扰都归俯视中。

【注释】

南溪淡真阁闲望:淡真是作者在成都的别号。“南溪”,指成都南门外浣花溪水边。淡真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居所,位于成都城南浣花溪畔。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时年杜甫六十七岁。

栏外溪光溪外峰,重重平远杳连空:从淡真阁的栏杆外望去,可以看到远处清澈的溪流、苍翠的山峦。溪水和山峦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一直伸向遥远的天际。

长将两眼安高处,扰扰都归俯视中:我常常把眼睛放在高处,让它们俯瞰这层层的远山和溪水。然而,这些纷乱的景象最终都被我置于低处,成为我俯视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站在成都浣花溪畔淡真阁上,眺望着那层峦起伏、溪水潺潺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感慨。全诗意境开阔,笔力雄浑,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首句“栏外溪光溪外峰”写景。“栏外”点出地点,“溪光”指溪水的光辉,“峰”指山峦。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看到的景色。“重”字写出了山峦的重叠、延绵不断,而“杳连空”则写出了溪流的深邃、遥远。这两句写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第二句“长将两眼安高处”抒发情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之情。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双眼来看清这层峦起伏、溪水潺潺的美景。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向下看。“扰扰”形容眼前的景物繁杂、纷繁复杂。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他既想要欣赏眼前的美景,又觉得它们过于纷乱、无法把握。

第三句“扰扰都归俯视中”进一步抒发情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无奈之情。他试图通过将视线抬高来摆脱眼前的纷乱景象,但最终还是被它们束缚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整首诗以淡真阁为背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