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
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
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
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
【注释】
一庵移向白云堆(一庵:指和尚居住的庵堂。移:移动。云:形容云彩密集,像堆积在一起一样。堆:堆积,聚集。)
桧柏参天少日栽(桧柏:桧和柏,都是常绿乔木,这里用来比喻山崖。参天:指高耸入云。少:很少。栽:种,栽培。)
颇怪发如金线样(颇:很,非常。怪:奇怪。发:头发。金线样:像金子一样的颜色。)
想曾眼见铁桥来(想:希望。曾:曾经,过去。见:看见。铁桥:铁打的桥。)
佛粘土壁煎茶供(佛:佛经。黏:粘附。壁:山崖上或岩壁上。供:供奉,祭祀。)客对蒲团取芋煨(客:客人。取:拿来。芋:芋头。煨:用文火慢慢炖煮。)
却笑老卢怀钵走(却:反而,表示与前面相反的意思。笑:嘲笑,讥笑。老卢:一个姓卢的老人。怀:抱着,拿着。钵:佛教僧侣用的饭钵。走:走开。)
只因说出镜非台(说:说出了某种观点或看法。镜:镜子,比喻是非之地。非:不是。台:台榭、亭台等建筑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以云峰演庵主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佛法的领悟。
第一句“一庵移向白云堆”描绘了一座寺庙坐落在高高的白云之上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神秘之感。第二句“桧柏参天少日栽”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桧柏参天、少日栽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第三句“颇怪发如金线样”则是对寺庙主人外貌的一种赞美,发如金线般美丽,让人羡慕不已。第四句“想曾眼见铁桥来”则是对寺庙主人过往经历的一种描述,曾经目睹过铁桥的雄伟壮观。第五句“佛粘土壁煎茶供”则是对寺庙主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描述,在寺庙中虔诚地烧香、祈祷,用茶水招待前来拜访的客人。第六句“客对蒲团取芋煨”则是对寺庙主人接待客人的方式的一种描绘,客人围坐在蒲团上,共同享用芋头炖汤。最后一句“却笑老卢怀钵走”则是对寺庙主人态度的一种讽刺,看似谦虚地谈论佛法,实则暗藏锋芒,让人不禁感叹其深不可测。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描绘和对佛法的领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寺庙主人外貌、举止、态度等方面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