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巷萧条户半扃,更无冷月挂山城。
荧荧小市唯渔火,耿耿幽窗但雪声。
海国此时瞻气象,端门何日睹升平。
会须一扫阴霾尽,尽放冰轮彻夜明。
【注释】
五松:指杭州西湖的五柳居。元夕:元宵节,又称灯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孚先:即王孚先,作者的朋友。
孚先兄:王孚先,这里代指作者友人王孚先。
“更无”二句:说连日大雪,巷陌萧条,户半扃闭,没有一点灯火。“荧荧”四字用得极好,既形容了渔火的微光,又写出了雪后夜寒的清冷,同时暗寓着作者对友人因大雪而未能观灯的遗憾之情。
“海国”二句:诗人遥想海上的国家,此时正在观望天气的变化,期待着太平的到来。“端门”句:此句化用了《论语》中的“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网罗),则皆有得矣;人皆曰予不知,驱而纳诸罟擭,则莫有得焉。”意为:人们都说我知道,如果把我放进鱼网中(比喻牢狱),那么他们都会有所得;人们又说我不知道,如果把我放进鱼网中,那么就没有谁能够再得到什么好处了。
“会须”二句:说到了那时,一定要扫除阴霾,让明月普照大地。“尽放”二句:诗人设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要彻底扫净一切阴霾,让皎洁的冰轮(月亮)彻夜明亮。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朝至正五年(1345年)。这一年的正月十五为元夕佳节,杭州城内外一片欢腾。但因为连日大雪,街坊巷陌显得十分萧条。作者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与节日欢乐气氛相反的、萧索寒冷的夜晚景象。首联点明题意,说明是在元夕之夜作此诗的。颔联描写了诗人所见之景——小市的灯光和幽静的小窗上传来阵阵雪声。颈联想象了远方海国的统治者在观望天色的变化。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盼。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