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衰常畏雪,况复在江干。
三日不能出,数年无此寒。
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
稚子应怜我,孤吟兴未阑。
己巳年正月十八九,雪又大作不止
早衰常畏雪,况复在江干。
三日不能出,数年无此寒。
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
稚子应怜我,孤吟兴未阑。
【注释】
己巳: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江干:指长江边,即今南京市秦淮河北岸。滉漾:波光闪烁的样子。
三、四句意谓大雪三日不停,天气极为严寒,出门行走困难。
卷帘:推开帘子看外面的景象。
滉漾:波光闪烁的样子。
下榻:指安顿床铺。
怜:怜悯。
兴未阑:兴致未尽,没有结束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记叙性诗。开头两句“早衰常畏雪,况复在江干”,诗人以“早衰”、“畏雪”来表达自己对严冬的感受与感受之深,突出表现了自己怕冷的特点。第三、四句写大雪三日不停,天气极为严寒,出门行走困难。诗人的愁苦之情跃然纸上。
中间四句是写诗人在家的所见所感,“三日不能出”,“数年无此寒”,可见大雪之盛。“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大雪天,推开窗子,看到外面的景色;放下床铺,感觉摇摇晃晃的。这两句既写景更写人,表现诗人的困苦。
末二句写孩子对自己的怜悯,以及自己的孤独之感:“稚子应怜我,孤吟兴未阑。”孩子对自己很同情,而我呢?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吟诵,兴致未尽,还觉得时间不够长。
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感情深沉真挚,表达了诗人因大雪封路而不得外出的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