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梅试欲向江津,冷蕊商量效小颦。
洗雨梳风无那瘦,巡檐索笑为谁春。
西湖苦忆微吟老,庾岭偏愁折寄人。
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
【解析】
此诗是写诗人在江津寻梅,欲探简元量,却见梅花枝头瘦骨嶙峋。全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用典贴切。
【答案】
译文:我欲去江津寻找梅花,但梅枝上已无几朵梅花了,只有冷蕊在枝头微微颤动,仿佛在低吟浅唱。我为它们洗尽尘世的雨露和风霜,却还是那么憔悴,这又是为了何人而消瘦?巡檐索笑、苦忆微吟的老诗人庾岭,他为何偏愁折寄人的梅花?我知道,有像何逊那样清新的诗句,可我又怎能咀嚼到他的诗味呢?
赏析:
“欲探梅西山简元量”起句就写出了“欲探”二字的迫切心情。“向江津”,点出寻梅的地点。这句看似平淡,实际是说:“想探梅,只能到江津去。”这是由题意所决定,也是诗人的主观愿望。
首联写梅枝上的梅花已不多了,只有那几朵还傲寒斗雪,不肯向风雪低头。梅花虽不多,但却“洗雨梳风”,不因天气寒冷而凋零萎谢,反而更显得俏丽脱俗。这两句以拟人手法,赋予梅树、梅花以人的性格。“冷蕊商量”一句,是化用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意思,表现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百花争春的态度。“效小颦”三字,是化用杜甫《佳人》诗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意,写梅树枝头瘦骨嶙峋,似有所思,有所愁苦。
颔联写梅花瓣儿虽少,但姿态依然优雅动人。梅花虽然被风雨吹打,被冰雪欺凌,但它仍能保持它的本色,不向恶势力屈服,因此它仍然美丽可爱,尽管它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它仍“为谁消瘦”。这里既赞美了梅花的坚贞不屈、傲视一切的崇高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梅花的倾慕之情和对梅花的赞叹之感。
颈联写诗人来到江津,看见的却是满山遍野的梅树,而诗人自己却无梅可赏。“西湖”、“庾岭”,分别指杭州西湖、江西南昌(古称)的庾岭。这两地都有许多著名的梅花,然而如今却看不到梅花盛开的景象了。作者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方面是因为他要说明“欲探”之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出自己内心的悲凉和失落感。
尾联“知有清诗似何逊,可能嚼蜡对横陈”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可以说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这句诗是说:我知道有像何逊这样的好诗,可惜我现在连读都没有资格啊!“嚼蜡”,比喻文章枯燥无味,毫无生气。“横陈”,指平铺直叙,缺乏变化。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读过许多好的文章和诗篇,但是我现在却没有资格去欣赏它们。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津寻梅,欲探简元量,却见梅花枝头瘦骨嶙峋。全诗意境清幽,语言质朴,用典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