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场禅集盛,霜幅绘毫工。
竺社同开叶,嵇姿宛送鸿。
法身宁滞相,世眼愿瞻风。
厨钥方传宝,非专岩壑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景物特点”、“本诗的情感基调”等,然后分析诗句内容在手法上的特点,最后分析效果和作用。

“陇西都尉禅会图”,第一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人的身份;第二句交代宴会的背景。“宴场禅集盛”,“宴”指宴席,“禅集”指佛教徒集会说法讲经;“盛”指盛大。“禅”是佛家语,意思是佛教徒集会说法讲经。“霜幅绘毫工”,霜,白色,这里指画中之墨色,也代指画笔。第二句用典,说明宴会场面热闹,佛教聚会。

“竺社同开叶,嵇姿宛送鸿”,第三四句是写景抒情。“竺社”,古时寺院中的集会,后泛指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嵇”,即嵇康,晋人,善弹琴,有高远志趣;嵇氏,指嵇康,以傲岸不羁著称。《世说》记载:“嵇康与吕安善,安妻觉琴声不和而告其夫。嵇大怒,乃杀之。”后来嵇康被司马昭所害,临刑前对狱吏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宛送鸿”,喻指嵇康的死;“鸿”指大雁,大雁南飞,一去无还,常用以比喻人之死亡。“嵇姿”,意指嵇康的风度。这两句的意思是:寺院里也像人间一样,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一派热闹景象。嵇康,字叔夜,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他性格狂放不羁,崇尚老庄,喜爱金石丝竹之音。据《晋书》载,嵇康好弹西曲,托为楚声。曾为曹魏宗室司马昭所杀,时年六十六岁。

“法身宁滞相,世眼愿瞻风”,“法身”指佛身,佛教语,指佛法的身体;“滞相”指停滞不前的外貌;“世间”指世俗的人或事物。“法身”指的是佛教徒所说的佛身,也就是佛法的化身。“世眼”,指世间的眼光,世俗的目光。“瞻风”,瞻望风标,比喻观察事物的实质。这两句的意思是:佛身不会停滞于外貌的形态,世人只希望看到风标而已。

“厨钥方传宝,非专岩壑中”。“厨钥”指厨具钥匙。“传宝”,把宝物传给别人。“专”是专门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厨房的用具已经传到外面了,并非只藏在山间林壑之中。

【答案】

译文:

陇西都尉举行斋戒仪式,邀请宾客到寺庙中聚会,宴席上大家畅谈佛理,气氛热烈。

寺内也像人间一样,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一派热闹景象。嵇康的风度令人赞叹不已,他的去世让世人惋惜。

佛法超脱世俗的境界,不是世俗所能理解的,只有真正的修行者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的身份。颔联交代了宴会的背景,渲染出一种热烈的氛围。颈联由宴席写到僧人,又由僧人写到嵇康。尾联由僧讲到佛,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全诗通过描绘宴集的热闹场景来表现诗人的感慨之情,借酒会的欢腾氛围反衬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