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
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闲。
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

【注释】

赠罢征边将:赠送出征的将领。

光禄塞:光禄寺,官署名。光禄寺是唐代掌管皇族、勋戚及百官俸禄、服饰、膳食等事的机构,在长安西大明宫含元殿北门内。因唐初置,故称“光禄寺”;后改称“光禄寺署”。

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子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冲和军事重镇。

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边城的月光已经消失,戍边的兵士们也都返回了。残月,指落月;残月边兵尽,即落月之后,边地的士兵都回来了。

旗光侵桂卷:旗帜上的光芒照射在桂树之上。

箭镝半星闲:箭靶上只有一半的箭头被射中。箭镝,箭头。

归赐将军第:回到将军府邸去赏赐。

长铭窦宪山:为窦宪在山上刻石立碑,永志不忘。窦宪(?一106),字伯度,河南郡荥阳县人,东汉时期名将、权臣。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征边将,抒发诗人对征边将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通过描绘出征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将士的深情厚意。

起联“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描写了征边将出征前的景色:“罢征”指征召完毕,“光禄”指光禄寺,官署名,掌管皇族、勋戚及百官的俸禄、衣饰、膳食等事。“光禄塞”就是光禄寺所在之处,即光禄寺所在的长安西大明宫中的含元殿北门。“初入玉门关”,指的是刚刚进入玉门关。玉门关,古关名,汉置,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子西。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玉门关去阳关六百馀里。”阳关,古关名,位于今甘肃敦煌西南小方盘城附近。两关相距约一千二百多里,是西汉时通往西域的要道。这里既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古代著名的边防关隘。

颔联“残月边兵尽,寒风壮士还”,描写了边城之景:残月之下,戍边的兵士们都回来了。“残月”指月亮残缺不全,“边兵”泛指驻守边地的士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随着残月的消失,戍边士兵纷纷归来。

颈联“旗光侵桂卷,箭镝半星闲”,描写了旌旗飘扬、弓箭未用的景色。“旗光”是指军旗下的光芒四射,“桂卷”比喻桂树摇曳生姿的枝叶,“箭镝”泛指弓箭,“闲”是空闲之意。这两句意思是说,战旗迎风招展,光芒四射,而弓箭也被收起来了。

尾联“归赐将军第,长铭窦宪山”,描写了将军回府接受赏赐,并在此长留纪念的情景。“赐”,赐予的意思;“赐将军第”,即赏赐给将军府邸;“长铭窦宪山”,即在窦宪山刻石立碑,以示永久铭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将军凯旋回府,受到赏赐,并将在窦宪山刻石立碑以示永久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出征前与归程中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物的描写,以及将士们的形象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出征与归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深厚情谊和对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