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
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
乞火黔薪突,翻经振隙尘。
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

【注释】

古邑二首:即《古县二首》(《全唐诗》编为第179卷)。

古邑:古县城。

蓬池:池塘。

私居:指住宅。市道邻:指住宅靠近市场。

初抛三釜粟:最初拿出三斗米。釜,古代容量单位,一釜约等于十升。

来作一廛民:后来成为平民百姓。廛,平民居住的地方。

乞火黔薪突:形容生活艰难。黔,贫乏。

翻经振隙尘:翻动书籍,打扫房间。

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不知将到哪里去,想询问神灵。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贫困潦倒、流落异乡的诗。诗人在异乡为平民百姓,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感到十分凄楚,但又无可奈何。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首联“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写诗人居住在古县城的一个小池塘边上,住宅靠近闹市。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暗含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蓬池是古人常用的一个词汇,它象征着清贫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凄凉。私居市道邻,表明了诗人的住所靠近繁华的市场,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诗人的生活更加艰苦。

颔联“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则是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困境。起初,诗人还有足够的粮食来维持生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如今,他只能勉强作为平民百姓生存下去。这里,诗人用“三釜粟”和“一廛民”这两个词组,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中“三釜粟”指的是三斗米的量词,而“一廛民”则是指平民百姓。通过这两个词组,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窘迫。

颈联“乞火黔薪突,翻经振隙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现状。在这里,诗人用“乞火黔薪突”来形容自己生活的艰辛,意味着他不得不到处乞求帮助,以度过艰难的岁月。而“翻经振隙尘”则描绘了诗人为了维持生计,不断翻动书籍,打扫房间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苦,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热爱。

尾联“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困惑。在这里,诗人用“何从复何去”来表达自己不知道将去哪里,而“更欲问圆神”则暗示了他想要向神灵寻求答案。然而,诗人似乎并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只能继续前行寻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现状和心理变化。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