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药来溪上,园秋损物华。
漫丛繁野菊,荒蔓系寒瓜。
野旷难藏树,山明即变霞。
病身慵事事,楼鼓谩催衙。
【注释】
《行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写在溪边采药,所见所闻,以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的境遇,寄寓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不平。
【赏析】
首联:“行药来溪上,园秋损物华。”
“行药”指采药之人。“来溪上”,来到溪边的山间小道上,采药的人从山下经过。
“园秋”,泛指秋天的景色。“损物华”即“损物华章”。物华,美好的景象。“损物华”即美好的景象被破坏。
“行药”与前文“园秋”相照应,都写出了诗人所处的时节是秋季。“损物华”与“来溪上”相照应,表明诗人在秋天里来到溪边,是为了行医采药,而秋天的美好风光已经遭受到损害,这是诗人的不幸遭遇。
颔联:“漫丛繁野菊,荒蔓系寒瓜。”
这两句是说:野菊丛杂,野菊花盛开。蔓草横生。寒瓜长满了野地。“漫丛”即“繁”,“蔓”即长。
“繁”字突出了野菊丛杂的特点。“系”字则表现了蔓草纵横的特点。这两句写景很生动,用词很形象,既写出了野菊丛杂、蔓草横生的秋日景象,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颈联:“野旷难藏树,山明即变霞。”
“野旷”即空旷的田野,没有树木遮挡视线的地方。“难藏树”即难以隐藏树木。“山明”即山色明朗,阳光照耀着大地。“即变霞”即立即变成彩霞。
“难藏树”与“野旷”相照应,表明诗人来到空旷的田野上采药,但很难隐藏住自己的踪迹。“变霞”与“山明”相照应,说明诗人看到明亮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彩霞。
尾联:“病身慵事事,楼鼓谩催衙。”
“病身”即身体有病。“慵”,懒散。“楼鼓”即城楼上传来的鼓声,用来催促人们按时上班。这两句是说:我身体虚弱懒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有听到城楼上传来的鼓声,才勉强去上班。
“谩催衙”即徒劳地催促人们上班。“催衙”原指古代官府官吏上朝时击鼓报时,后因称官差为“催役”、“催班”。“衙”通“役”,即差役、衙役。
尾联是说:身体虚弱懒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只有听到城楼上传来的鼓声,才勉强去上班。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官僚制度败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现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