枌榆秋报汉家坛,斋誓先朝令不刊。
抱蕝一身依礼署,饭蔬三日属祠官。
天池唳鹤惊宵滴,宫堞栖乌噪暮寒。
倦枕不烦神栎梦,有人无用亦常叹。

【注释】

礼局致斋:指在官署中举行祭祀仪式时,官员们要遵循一定的斋戒规定。

枌榆:树木名。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有纤维,可制绳索。秋报汉家坛:在汉家祠堂祭拜祖先的仪式。

斋誓先朝令不刊:按照先朝廷的规矩,发誓决不泄露机密。

抱蕝一身依礼署:抱着衣袋,身穿官服,依靠官府生活。

饭蔬三日属祠官:三天不吃肉菜,只吃素食,以表示对神的敬仰。

天池唳鹤惊宵滴:天上的霜鹤发出长鸣声,惊醒了夜晚的露水。

宫堞栖乌噪暮寒:皇宫的角楼里,栖息着乌鸦,它们在暮色中喧闹着。

倦枕不烦神栎梦:因为疲倦而无法入眠,所以不再做梦。

有人无用亦常叹:即使有才能的人也难免感到无用武之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任礼部员外郎兼修文馆学士。诗题“礼局致斋”,是作者在官署内举行祭祀仪式时所写的一篇记事诗。此诗主要写祭祀时的礼节和仪式,表现了封建官吏的虔诚和严肃态度。

首联点明地点和时间,说明这是一次在官署举行的祭祀仪式。“礼局”即官署,“致斋”就是举行祭祀前的斋戒仪式。这两句是全诗的总提。

颔联写祭祀前的准备,“抱蕝”即抱衣袋,这里指身穿官服。“饭蔬三日”即三天不吃肉菜,只吃素菜,以示对神灵的虔诚。“属祠官”即祭祀神祇,“天池唳鹤”写祭神时的景致,“宫堞”指皇宫城垣,“栖乌”是宫墙之上乌鸦的栖处,“噪暮寒”是说乌鸦在暮色中发出嘈杂的叫声。这几句是写祭祀前的准备工作。

颈联写祭祀中的仪节。“天池”指天空,“霜鹤”指白鹤,“惊宵滴”即惊醒了夜间的露水,写白鹤长唳惊起了深夜的露珠。“宫堞”指皇宫城楼的垛口,“栖乌”同上文,“噪暮寒”与上文重复。这两句是写祭祀中所见之景,并进一步渲染气氛,使场面显得更为庄严肃穆。

尾联写祭祀之后的情况。“倦枕”“神栎”是说因疲乏而难以成眠;“有人”是说即使是有才能的人也难免无用武之地;“亦常叹”则是叹息自己虽有才干却无用武之地。这两句是总结全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一首记事诗,但所记之事并非一件具体的大事,而是一次简单的祭祀仪式,因此可以断定这是一首纪游诗。纪游诗是诗人游览名胜古迹后写的诗,往往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本诗正是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