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
条供越绝千丝网,叶斗章台半额眉。
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
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
【注释】
濯濯(zhuó zhú):形容柳叶繁茂挺拔的样子。摇雾:飘动的柳枝仿佛摇动着轻纱似的云雾,形象生动。条供越绝千丝网:形容柳枝垂落如千万根丝织成的网。章台:指章台之柳,即汉代司马相如曾赠给卓文君的“凤求凰”琴曲中的《凤求凰》所歌咏之地。半额眉:指柳树枝条弯曲如人的额头,也喻指柳树。桑榆:比喻晚年,这里指傍晚。枳橘:泛指柑橘类果树,这里用来比喻晚节不保的人或事物。
【赏析】
此诗以柳树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柳树的赞美和怜爱之情。全诗通过描写柳树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怀。
首联:“为爱当年濯濯姿,动春摇雾不胜垂。”诗人对柳树的喜爱溢于言表,它那挺拔的姿态犹如春天的风,令人心动。然而,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着,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去扶。
颔联:“条供越绝千丝网,叶斗章台半额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柳树的形象。柳枝如同无数丝线构成的网,纵横交错;而柳叶则像人的脸庞,弯曲着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的“斗”是动词,意为“争斗”、“较量”,形容柳叶之间的竞争。
颈联:“肯共桑榆悲日晚,宁同枳橘过江移。”诗人用“甘愿”和“宁愿”来表达自己对柳树的喜爱,愿意与它共同承受岁月的变迁。但同时,诗人也担心自己会像那些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桑榆和枳橘一样,被时代抛弃。
尾联:“待君合抱相看岁,定是金城洒涕时。”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柳树一同度过岁月,那时一定会有许多人为之洒下泪水。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还暗指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