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毡无客冻鸱愁,谈树萧然两见秋。
执戟不知身寂寞,写书犹得罪风流。
官闲无日惭轩鹤,机尽多年谢海鸥。
借问殿科能免否,杜陵男子有耕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概括作答。
“坐毡无客冻鸱愁”,意思是坐在毡席上,没有客人,冻得鸱鸟都愁苦了。诗人以“坐毡”为意象,写出了寒秋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苦。“谈树萧然两见秋”,意思是谈树萧然,秋天已经过了两遍。诗人写景,抒发了自己孤寂的心情。“执戟不知身寂寞,写书犹得罪风流”,意思是拿着戟不知道身体是孤单的,写书却招来了祸端。诗人用“执戟”“写书”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也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失望。“官闲无日惭轩鹤”,意思是官职空闲,没有日子可过,惭愧得像高飞的鹤一样。诗人说自己闲居无事,感到惭愧,这体现了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无奈。“机尽多年谢海鸥”,意思是时机已尽,多年像海鸥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都没有实现。诗人以海鸥自比,写出了自己对朝廷的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借问殿科能免否,杜陵男子有耕畴”,意思是借问一下考试能不能通过,杜陵男子还有耕地吗?诗人在表达自己无法得到官职的痛苦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
【答案】
译文:
坐在毡席上,没有客人,冷得鸱鸟都愁苦了,这是深秋的景象。我谈树而觉得萧然如秋,是因为我已经两度度过深秋。手持戟,不知道自己是孤单一人;写书信,却招致祸端。我在朝中担任小官,没有多少日子可以打发,惭愧得像高飞的鹤一样。多年来我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渴望像海鸥一样自由生活的愿望也没有实现。请问,科举能否通过呢?杜陵县的男子还在耕种土地吗?赏析:
这首诗作于宪宗元和六年(811),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因谏迎佛骨而受贬的境遇,后四句则写自己求仕无门,希望考中进士,而不得志。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遭遇与自然界的变化相比拟,既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又表现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