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
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
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
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
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注释】

中秋望夕不见月:在中秋之夜,望天只见云遮月。

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

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

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

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中秋望月的诗。诗人于中秋佳节登楼眺望明月,但见云翳蔽月,遂有失意之感。

开头二句:“异时凉月好,常尔惜严更。”意思是说,往年中秋时节,皎洁的月光多么美好,如今却常常遗憾不能看到月亮。“异时”,指往年;“好”,指美好;“常尔”,即常然;“惜”,遗憾;“严更”,即三更,古代把夜间十二点到凌晨两点称为五更,这里指深夜。这两句写出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四两句:“此夜浮云恶,胡然溷太清。”意思是说今夜浮云太多,遮蔽了月亮,使月亮显得暗淡无光。“恶”与“多”、“胡”和“浑”都是修饰浮云的形容词。“胡然”,是胡涂之意,形容云层厚密,使月光昏暗不清。这里的“胡”,也是指浮云的浓重、稠密。“溷太清”,即混浊了清明的月色。

五六句:“心孤王粲牍,案对景山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浮云遮住了明月,我内心感到孤独寂寞,面对空阔而阴暗的月色,不由得想起古人王粲(粲,字仲宣)写的“登楼作赋”的诗句,并联想到汉代霍去病所立的“景山”。这两句以典出典,表现了作者因赏月而引起的孤寂感。“心孤”与“案对”,“王粲牍”与“景山鎗”,都是互文见义。“心孤”与“案对”,都指作者面对明月而思乡、思亲、思念友人之情,但前者是内心的孤寂,后者是面对景山的感慨。“王粲牍”与“景山鎗”,都指作者想到王粲登楼赋诗,想到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由此联想起自己的处境。“心孤”“案对”与“王粲”“霍山”,都是互文见义,用典来表达自己的孤寂心情。这两句中,既有对古人的追慕,又有对自己的感叹,表现了作者因赏月而产生的复杂情绪。

七八句:“海蚌犹能满,城乌更不惊。”意思是说:即使大海的蚌壳还能装满水,城上的乌鸦也绝不会被惊动。“犹能满”,指海水涨潮仍可充满;“城乌”指乌鸦,这里借指乌鸦不怕人,不受惊吓。这两句以物喻人,用海蚌和城鸦比喻自己不畏艰险、刚毅坚强的精神。这两句中,既写了自己的坚毅性格,又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的精神。

九至十五六句:“裴回循北牖,黯淡倚西楹。”“裴回”,徘徊的意思;“牖”,窗户;“黯淡”,指光线昏暗不明。“西楹”,即西厢,这里指房舍西边的窗下。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徘徊不定地在北窗之下久久不进,只好在西窗下的阴影里倚靠一会儿。“徘徊”与“裴回”,“黯淡”与“倚西楹”,都是互文见义。“徘徊”与“裴回”,都表示作者徘徊不定的心情;“黯淡”与“倚西楹”,则分别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从这几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在室内徘徊,但心中仍然忧心忡忡。

最后两句:“蛩杼逢时急,釭花得闇明。”意思是说:蟋蟀在秋天鸣叫得非常急促,灯花在昏暗处开放得非常明亮。“蛩杼”,指蟋蟀的叫声;“逢时急”,即逢秋声急。“釭花”,即油灯上结的灯花,又叫“灯心”,这里指油灯上结的灯花因油少而在昏暗的光线下开放得很明亮。这两句通过描写蟋蟀鸣叫和灯花开放,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心情。

十六七句:“桂高应自秀,蟾远太无情。”“桂高”,指月中的玉兔,即传说中的月宫桂树;“蟾高”,指月中的蟾蜍,即传说中的月宫玉兔。“高”与“远”,都是形容月中的景物。“应”,应该;“无情”,指没有感情,即没有情感。这两句是说:月中的桂花高高地生长,自有其美丽之处;月中的蟾蜍离我们很远,它没有什么感情可言。这两句中,“桂高”与“蟾高”都是互文见义,用月中景物的高大来比喻作者的坚贞品格;“应”与“无情”则是反义相对,用月中没有感情来比喻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思念。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坚贞品格的赞美,也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两句:“坐想瑶轮转,孤怀怅未平。”意思是说:坐着思念着明月的转动,孤独的心情还没有平息。“瑶轮”,指明月;“转”,转动。这两句是说:坐着望着明月的转动,心中的惆怅还没有平息。“坐想”与“思”;“怅未平”与前面的“孤怀”,都是互文见义。“坐想”与“思”,都是表示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产生的感情;“怅未平”与前面的“孤怀”,都是表示作者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既表现出作者对友情的重视,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