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龟淮阳区,浮鹢暮春月。
州民拥前道,重为使君别。
尊酒却略跪,丝管参差发。
共谓君此行,宠命焕朝节。
进伏丹泥戺,勉之奋芳烈。
使君惭且嗟,处躬素衷拙。
虽尔荷赐环,安敢冀荣辙。
顿首谢上毕,行当避时杰。
愿移邦人爱,孤根保勿伐。

【注释】

去郡:离开郡县。郡县长官,即刺史。 解龟淮阳区:解开龟甲的玉饰,比喻解除职务。 浮鹢(yì易):古代传说中水鸟名,这里指船。 州民拥前道,重为使君别:全城百姓都来到大道上送别太守,表示对他的敬重。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称呼。 尊酒却略跪:敬酒时略略弯腰致意。 丝管参差发:音乐声参差不齐地响起。 宠命焕朝节:皇帝的命令光辉灿烂,像早晨的霞光一样。 进伏丹泥戺:进入朝廷,在台阶下俯身听命。 勉之奋芳烈:勉励自己奋发有为。 处躬素衷拙:处理政务总是保持诚实质朴的态度。 荷赐环:接受皇帝赐予的金印。 安敢冀荣辙:怎么敢希望追随皇上的车辙呢? 顿首谢上毕:叩头拜谢皇上,然后才结束。 行当避时杰:将要避开当代的英雄豪杰。 孤根保勿伐:只有坚守自己的岗位,不要自夸功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出京城后,回到淮西任所,与当地人民告别而作的诗。《去郡作》一诗,从表面上看,是对即将离去的刺史写的临别赠言,实际上却是一首充满怨愤不平之气的抒怀之作。全诗可分为三层:前四句写离任前的情景和饯别场面;五至七句写感激之情和勉励之意;八至十四句写离别后的打算和决心。

开头两句“解龟淮阳区,浮鹢暮春月”,以夸张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了送别时的场景。作者用“解龟”来比喻辞去官职,“解龟”即剥开龟甲,象征着卸去重任,离开官位;而“浮鹢”则是指船,“鹢”是一种水鸟,此处借指船行水上。“解龟”与“浮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辞官归隐的画面。接着,诗人又通过“州民拥前道,重为使君别”两句,把这一画面推向了高潮,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全城百姓聚集在一起,举目欲穿,翘首以待的场面。这种描写不仅烘托出了诗人与州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表达了州民对诗人的一片真情实感。同时,这一景象也暗含着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尊酒却略跪,丝管参差发”,则是对饯别的具体描写。诗人在离开州府时,受到了州民的热情迎接和盛情款待。他们举杯向诗人敬酒,并请他略略弯下身子致意。而当乐队奏响了欢快的曲调时,则有人请诗人起舞助兴。这些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又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州民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尽管州民们如此热情,诗人心中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去,而这一离去将意味着与州民们分别,甚至可能永远失去相见的机会。因此,他在饮酒作乐的时候,心中不免泛起了波澜。

诗人转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共谓君此行,宠命焕朝节。”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皇帝赋予自己重任的感激之情。他认为,能够得到这样的宠信和重用,实在是非常荣幸的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或忘乎所以,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命运却并不眷顾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打击之后,诗人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被贬到边远地区任职。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诗人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和地位,更意味着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不禁感到忧心忡忡、愁绪万千。于是,他发出了如下的叹息:“处躬素衷拙,虽尔荷赐环,安敢冀荣辙?”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焦虑之情。他认为,既然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而且也没有其他出路可走,那么他只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妄求任何荣誉和地位。然而,这种心态并非出于消极厌世,而是源于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深刻认知。

最后两句“顿首谢上毕,行当避时杰”,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志向。他深知自己在当前的处境下,已经无法再有所作为,因此决定暂时隐退避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他相信,只要能够坚守正道,就一定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两句诗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