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六叶太平罢,宫艳醉骨恬无忧。
阿荦诟天翠华出,模糊战血腥九州。
乾疮坤痍四海破,白日杀气寒飕飗。
少陵背贼走行在,采梠拾橡填饥喉。
眼前乱离不忍见,作诗感慨陈大猷。
北征之篇辞最切,读者心陨如摧辀。
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
才高位下言不入,愤气郁屈蟠长虬。
今日奔亡匪天作,向来颠倒皆庙谋。
忠骸佞骨相撑拄,一燎同烬悲昆丘。
相君览古慨前事,追美子美真诗流。
前王不见后王见,愿以此语贻千秋。
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唐家六叶太平罢,宫艳醉骨恬无忧。
阿荦诟天翠华出,模糊战血腥九州。
乾疮坤痍四海破,白日杀气寒飕飗。
少陵背贼走行在,采梠拾橡填饥喉。
眼前乱离不忍见,作诗感慨陈大猷。
北征之篇辞最切,读者心陨如摧辀。
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
才高位下言不入,愤气郁屈蟠长虬。
今日奔亡匪天作,向来颠倒皆庙谋。
忠骸佞骨相撑拄,一燎同烬悲昆丘。
相君览古慨前事,追美子美真诗流。
前王不见后王见,愿以此语贻千秋。
注释: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和贾相公一起欣赏杜甫的《北征》诗。唐家:指唐朝。六叶:指唐朝宗室六世皇帝。太平罢:天下太平。宫艳醉骨恬无忧:宫中美女沉醉,无忧无虑。阿荦:指阿房宫。诟:责骂。天:上天。翠华:天子的车驾。模糊:模糊不清。血:鲜血,形容战争残酷。乾疮坤痍:指国家遭受的战乱创伤。四海:指天下。杀气:战死的哀鸣。梠(zhuó):盾牌。橡:橡树,这里代指战死的士兵。填饥喉:填饱饥饿的肚子。眼前:指眼前的现实。乱离:动乱不安。不忍见:不忍心看到。作诗感慨陈大猷: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北征之篇:指杜甫的《北征》。辞最切:言辞最为恳切。读者心陨:使读者感到悲痛欲绝。摧辀(zhōu):摧折车轴。莫肯念:没有人愿意去考虑。小雅怨:小雅中的哀怨之音。自然流涕:自然而然地流泪悲伤。袁安愁:袁安因忧国而忧愁,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因战乱而忧虑。才高位下言不入,愤气郁屈蟠长虬(qiú):才能出众但地位低微,不能畅所欲言,心中郁结之气盘旋成蛟龙般的壮志豪情。奔亡:逃亡、逃难。匪天作:不是天命所为。庙谋:朝廷的谋划。忠骸:忠诚的尸体。佞(nìng)骨:奸佞的人骨头。相君:宰相,这里指贾相公。览古:浏览古代的事情。慨:感叹。追美:赞美。前事:前朝的事情。遗(wèi)语:留传下来的话语。贻(yí):留给。千秋:千年,永远。
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贾岛与宰相贾公彦同观杜甫的《北征篇》,并写下了这首和诗。《北征篇》是杜甫的五言古诗,全篇以“北征”为题,叙述了诗人被贬官到北方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时局动荡不安、人民疾苦的生活的同情,以及个人身世的感慨。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四联八句,每联两句,形式整齐,内容充实。第一联“唐家六叶太平罢,宫艳醉骨恬无忧”,首句点明时间背景,唐家历经六代皇帝的统治,天下已久享太平之盛况,宫廷里歌舞升平,嫔妃们沉醉于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之中。第二联“阿荦诟天翠华出,模糊战血腥九州”,描述了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和战争的残酷。第三联“干疮坤痍四海破,白日杀气寒飕飗”,进一步描绘了国家遭受的战乱创伤和人们的死亡之痛。最后一联“少陵背贼走行在,采梠拾橡填饥喉”,表现了杜甫为了国家的命运,毅然决然地去投奔皇帝,希望能够为百姓谋福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无尽的忧思,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