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考悦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纯嘏。
不专斯飨,用赦天下。
开释罪辜,赐逮九军。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
礼非天作,托始于圣。
圣克正始,万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庆。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
帝克孝治,奉亲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后昆。
万有亿年,继继存存。

【注释】

鼓钟:鼓声,乐音。考悦:指使父母快乐。妣安:母亲平安。蠲(juān):除去、去除。德音:善言。纯嘏(guà):丰厚的福禄。不专斯飨:不能只享受这些祭祀品。用赦天下:用恩惠施予天下。开释:释放。罪辜:罪恶。赐逮九军:将恩泽赐予全军。一人作孝,庶邦蒙仁:一个人孝顺,普天下都受其德惠。礼非天作:礼仪不是天生的。托始于圣:是圣人创造的。克:能够、能够。正始:开端、开始。万世攸定:万代可遵循。交善:相互友好、和睦相处。胥庆:共同庆祝。谓皇帝,既付所覆:说天子啊,你已把天下交给我了。奉亲以侑:侍奉父母并加以娱乐。丕祺(qí):大吉大利。蕃衍:繁衍生息。继继存存: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生存下去。

【赏析】

此诗为《顺祀歌》之序。歌颂汉昭帝时的太平盛世,宣扬孔子的“孝”的思想。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开头两句写音乐。古代奏乐时,先击钟鼓,然后击琴瑟等乐器。这里说:“鼓钟钦钦”,是指奏乐时,先击鼓再击钟,节奏铿锵有声,表示隆重庄严;又说:“鼓瑟鼓琴”,说明演奏时,先弹琴后打鼓,琴瑟和鸣,和谐动听。这两句诗,既点明奏乐的时间、地点,也渲染了奏乐的气氛。接着,诗人赞扬天子在太祝、太宰等官员的陪同下,亲自参加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孝敬之心。

“考悦妣安”,意思是让祖先高兴、安心。这一句中,“考”指父辈,“妣”(pì)指母辈,都是对父母的尊称。“蠲我德音”一句中,“德音”指美好的言辞、善言。“唯”是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只有”。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们听到的天子的好话,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出下文的“德音惟何”,表明下文要论述的就是善言。

“德音惟何”,意思是善言是什么?“帝受纯嘏”,意思是天子接受的纯厚的福禄。“纯嘏”指丰富的福禄或福佑。这一句承接上文,表明天子接受了什么。“不专斯飨”,“飨”指祭祀。“专”通“禅”。“不专斯飨”意思是说:不能只享受这些祭祀品。“用赦天下”,这是承接“不专斯飨”,表明天子要用恩惠施于天下百姓。“赦”,宽恕、赦免。“开释”意为解除、释放。“罪辜”,“辜”指罪过、罪恶。“开释罪辜”意思是要释放有罪的人,让他们改过自新。

“赐逮九军”,意思是要恩及全军。“九军”泛指军队。“一人作孝,庶邦蒙仁”意思是说,一个人孝顺了,普天下的人都受到他的感化而孝顺。“礼非天作”,意思是礼制不是天生的。“托始于圣”,意思是礼制是圣人创造的。这两句承上启下,由颂扬天子而转入颂扬圣人。

“圣克正始”,“正始”指开始。“万世攸定”,意思是万代可以遵行。“作述交善”,“作”指做、创作。“述”指陈述、表述。“交”同“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圣人创作了良好的开端,可以使万代都可以遵循。《尚书·洪范》中有“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的说法,与这两句诗的意思相近。“神人胥庆”,意思是说神与人共同庆祝。“胥”通“须”。这一句承接前四句,表明人们共同庆祝这个伟大的时刻。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意思是上天认为天子已经将天下交给了我。这两句承上启下,表明天命已归于天子,天子可以主宰天下。“帝克孝治”,“克”是动词,能、会之意。“帝克孝治”,意思是说:皇帝能够以孝道治理天下。“奉亲以侑”,“侑”是进献的意思。“奉亲以侑”,意思是侍奉父母并加以娱乐。这两句承接上句,表明天子能够以孝道治理天下,并奉养双亲以尽孝道,使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到这一美德。

结尾两句:“其收丕祺”,“丕祺”,即大吉大利、大成大治的意思。“蕃衍后昆”意思是说:繁衍生息,子孙昌盛,后代绵延不绝。“后昆”,指子孙后代。这两句承接上句,表明天下将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子孙后代也将繁衍昌盛。

这首诗歌颂了汉武帝的功业,表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观念,具有鲜明的儒家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