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注释:
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元龙(诸葛亮)是湖海之士,可以隐居在茅庐中。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诗人像古代的圣人一样,经纶满腹,而禹王的功绩还在我们这一片土地上留下痕迹。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在蜀山之巅,帆影被隔断;在郢中,鸟儿在树林里穿行。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太史公(司马迁)走遍天下,回来后好著书立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朋友赴京参加廷试写的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
首句“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用元龙(即诸葛亮)比喻自己,表示虽然自己身处湖海之中,但志向高远,不满足于隐居生活。
颔联“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则是对自己学富五车、博学多才的自谦之词,同时暗指自己像大禹治水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颈联“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蜀山峰峦叠嶂,船帆难以穿越,而郢树则象征着故乡,鸟儿在树林中自由穿行,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末联“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走遍天下,见识广博之后归来,能够撰写出优秀的作品。
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自己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