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自猎南山虎,正好渔樵不乱群。
妄以宿嫌诛醉尉,令人翻恨李将军。
【题 康 店】
短衣自猎南山虎,正好渔樵不乱群。
妄以宿嫌诛醉尉,令人翻恨李将军。
【注释】
题康店: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宿嫌(xián):长期结下的矛盾和嫌隙。
翻恨:怨恨。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用一个关键词语作注解。第一句中的“宿嫌”是关键词,“宿”是长期的意思;第二句是“乱群”,即不遵守群聚的秩序,第三句是“诛”,是杀掉的意思,第四句的“翻”是重新的意思,“恨”是怨恨。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因为杀了自己的仇敌而被人所恨的故事。从故事的内容来看,它可能取材于《左传》中的故事。《左传》记载:“晋文公与楚成王战于城濮,楚败绩。”楚军战败后,楚成王派大夫子玉去向晋文公交差,要求讲和。晋文公说:“晋国军队刚刚打了胜仗,没有力量跟楚国讲和,如果答应讲和的话,那一定是要被他们欺骗的。我准备用武事来报答您。”于是晋文公就派人告诉子玉说:“你回去报告你的国君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胜仗,没有力量跟你们讲和。如果我们讲和的话,那一定是会被欺骗的。请等明年春天再讲和吧。’”子玉回答说:“晋君不讲信义,又喜欢贪得无厌,所以我才会到贵国来请求讲和。现在我回国之后,一定要把贵国的军队打败,然后才能讲和。”
晋军主将狐毛、先轸对晋文公说:“现在楚军虽然已经败退,但是还没有完全溃散。我们应该乘机追击他们,以便彻底击败楚国军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那么楚国军队一定会卷土重来,到时候我们就更加危险了。”晋文公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并下令追击敌人。楚成王知道晋军正在追赶自己,就命令全军将士加强戒备。楚大夫申舟听说这个消息后,就去拜见楚王说:“我奉命出使晋国,没想到却中途被晋军俘虏了,这真是我的不幸啊。”说完就投河自杀了。晋军抓住了申舟的尸体,回报给晋文公。晋文公问子玉:“你为什么杀死我们的大臣呢?”子玉回答说:“我们两国互相打仗,本来就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已,为什么要讲什么信用和道义呢?现在我们双方军队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我就杀死了你们的大臣,以免他们拖累我军。”晋文公听后大怒,于是就出兵攻打楚国,结果大获全胜,楚成王只好逃离了楚国都城郢城。这就是“城濮之战”。
《左传》的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传诵开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左传》中有许多精彩的议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君子不欲多也”和“小人勿需知也”。这两个成语分别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君子不欲多也。唯善以及万方。”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思是说,君子(指有道德的人)不会贪心不足,而小人(指没有道德的人)却总是担心自己的利益。这里所说的贪心不足是指一个人贪婪到了极点,不知满足,只图自己的好处,而不知道关心别人。小人则相反,总是忧虑忡忡,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这里所说的忧虑,是指一个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之量,只顾自己的事情,不考虑别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