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仿佛记曾来,问讯山僧始此回。
却觅旧游无是处,只应形似遣人猜。
注释:
- 入门仿佛记曾来:进门时仿佛记得曾经来过。仿佛,好像;记,记忆;来,来访。
- 问讯乃非也:向山僧打听,他却说不是。
- 戏题绝句:作一首即兴的诗。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净名院游览后,与山僧对话,被山僧以“不是”二字打发的情景。诗人对山僧的回答感到困惑和惊讶,但又觉得山僧的回答似乎很有道理,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兴的绝句。
首句“入门仿佛记曾来”,表达了诗人刚进入净名院时的感觉。这里的“仿佛”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程度,又暗示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回忆。诗人可能曾经到过这个净名院,但现在已经忘记了,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个地方的影子。这种感受使得诗人产生了一种怀旧的情绪。
次句“问讯山僧始此回”,表达了诗人在询问山僧之后的感受。这里的“问讯”,既可以理解为询问,也可以理解为打招呼。诗人在问山僧后才发现,原来这个地方他已经来过。这里的“始此回”,可以理解为“才回来”。也就是说,诗人在与山僧对话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回来了一次。这种发现让诗人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他产生了对这个地方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句“却觅旧游无是处”,表达了诗人在寻找旧游之地时却发现没有找到的情况。这里的“却觅”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又表达了他对现在现实的思考。诗人在寻找旧游之地时,却没有找到,这可能意味着这个地方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了,或者他已经忘记了那个地方。
尾句“只应形似遣人猜”,表达了诗人对山僧回答的解释。这里的“只应”,可以理解为“应该”;“应”,可以理解为“应该”。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僧说“不是”的原因应该是他的外貌像人,让人以为是他。这里的“似”字,既表达了山僧外貌的特点,又表达了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净名院游览后与山僧的对话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记忆和现实的反思。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山僧外貌的描写,展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