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将归谁尤,耗斁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径须凭佛力,庶可回帝怒。
自怜操持约,一念寄香缕。
氤氲才上彻,云色暗窗户。
数声跳珠急,忽已忘处所。
老僧笑谓我,水旱要有数。
德非与天通,造请辄违拒。
官岂真德人,天意遽相与。
更看鞭雷公,滂沛逐飞驭。
定身固如如,未始间行住。
抗走不少停,政恐尘埃污。
倾心太平日,十五一风雨。
官既罢迎送,师亦得安处。
我闻低头谢,勤尔相诲语。
作诗书长松,来者尚有取。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
丙寅年秋天,我再次抵达长松寺,奉侍诸位慈悲的老师进城并作诗记录当时的事件。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前来的人为我送师回乡,今天我为老师迎接归来。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前来的人为我送师回乡,而我则在老师的路途上遇到困境。
天将归谁尤,耗斁此下土。
天将归去,谁能责备我们呢?我们耗尽了人间的福祉和财富。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一条河中的灾难仍未忘记,旱情却更加严重了。
小民惟怨咨,惜莫知其故。
百姓只有怨言,可惜他们不明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