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宅屯兵后,荒墟非故居。
陶门柳径短,阮舍竹阴疏。
风雨无由障,牛羊自入庐。
朝廷安反侧,何日降恩书。

【注释】

春宅屯兵后,荒墟非故居。:春天的时候,宅院里驻扎了军队,变成了荒废的废墟,不再是原来的居住地。

陶门柳径短,阮舍竹阴疏:陶门是陶渊明的家,因为陶渊明曾任过太守,所以有“陶门”。阮籍的家叫“阮舍”,因为晋朝有名的“竹林七贤”中有阮咸。柳径,指门前的小路;竹阴,指竹树的阴凉处。

风雨无由障,牛羊自入庐。:虽然风雨交加,但也没有能够阻挡得住牛羊进入我的屋舍。

朝廷安反侧,何日降恩书:朝廷中那些怀藏异心的人,他们没有地方藏身,没有地方躲藏,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朝廷的恩宠和赦免的命令(诏书)呢?

【赏析】

本诗作于建兴三年(260年),时作者在荆州任从事中郎,而荆州正是魏、蜀两国争夺的地方。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深远。

首联“春宅屯兵后,荒墟非故居。”点明题意,表明自己的住所已经成了战乱之后荒凉之地,与往日的家园已大不相同。“屯兵”二字,说明战火纷扰,百姓遭殃,国家动荡不安。这一句看似写景,实则寓含深沉的感慨。颔联“陶门柳径短,阮舍竹阴疏”,描写的是陶渊明、阮籍两家的旧居环境。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私号五柳先生。曾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去。归隐田园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陶门”即陶渊明所居宅院的门户,“陶门柳径短”指的是陶门附近的柳树小路上道路狭窄。“阮舍”是阮籍的宅院名。“阮舍竹阴疏”指的是阮籍家宅旁的竹林稀疏,显得空荡荡的。陶渊明和阮籍都曾以高洁清远的品格著称于世,然而他们所处的时代却充满了混乱和黑暗。他们的居所也因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甚至难以找到栖息之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安宁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无奈感伤。

颈联“风雨无由障,牛羊自入庐。”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风雨”既指自然的天气变化,也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无由障”则表达了无法阻挡或躲避的意思。“牛羊自入庐”形象地描述了战争时期,尽管风雨肆虐,但牛羊们却能够自由自在地进入农人的住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无序状态。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造成的破坏和痛苦。

尾联“朝廷安反侧,何日降恩书。”是对整个国家的形势进行总结和展望。“朝廷”指的是统治阶级或国家政权,“反侧”则是指心怀异志或叛逆之人。这里的“反侧”指的是那些心怀不满或意图颠覆政权的人。“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稳定或安定,“反侧”则表示存在不稳定的因素或潜在的威胁。尾联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他希望朝廷能够安定下来,消除这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威胁。同时,他也在期待能够早日听到来自朝廷的宽恕和恩惠(诏书)。这一愿望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平与稳定的向往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生活环境的描述和对国家形势的分析,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及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